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 战国·齐·大车之鈢(玺)
文字材料 | 出处 |
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滥乎中国,施及蛮貊 | 《礼记》 |
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若线 | 《公羊传》 |
(中原诸国)"杂用夷礼”“用夷变夏” | 《左传》 |
四海之内若一家 | 《荀子》 |
春秋时期的战争(部分) | |
时间 | 事件 |
前714年 | 宋殇公不按时朝见周王,郑庄公率兵伐宋。 |
前713年 | 鄙国公然违抗王命,齐、郑二国联合发动了讨伐鄙国的战争 |
前709年 | 芮伯姬万因与其母矛盾而被逐居于魏国后,芮更立君,周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
选项 | 思想主张 | 思想内涵 |
A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B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重视以人为本 |
C |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
人物 | 观点 |
老子 | “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孙子 |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孟子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荀子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 )
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线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著作 | 相关论述 |
《孟子》 | 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
《韩非子》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吕氏春秋》 |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 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 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材料二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 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 1911 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三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 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 174号 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 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 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素》等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 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 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注重立法并重。
——摘编自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