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NaHSO3溶液呈弱酸性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 | PbO2具有氧化性 |
B |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C | 向FeSO4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具有还原性 |
D | 向KI溶液中滴加几滴NaNO2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 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实验1:实验测得0.010 0 mol·L-1 Na2C2O4溶液pH为8.6。
实验2:向溶液中滴加等体积0.010 0 mol·L-1 HCl溶液,pH由8.6降为4.8。
实验3: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20 0 mol·L-1 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4:向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加Na2C2O4溶液至溶液褪色。
已知室温时Ksp(CaC2O4)=2.5×10-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I:(COOCH3)2(g)+2H2(g)CH3OOCCH2OH(g)+CH3OH(g) ΔH1<0
反应II:(COOCH3)2(g)+4H2(g)HOCH2CH2OH(g)+2CH3OH(g) ΔH2<0
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将(COOCH3)2、H2按一定比例、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COOCH3)2的转化率及CH3OOCCH2OH、HOCH2CH2OH的选择性[×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浸取:用盐酸和Na2SO3溶液浸取钴矿,浸取液中含有Al3+、Fe2+、Co2+、Cu2+、Mn2+、Cl-、等离子。写出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除杂:向浸取液中先加入足量NaClO3氧化Fe2+ , 再加入NaOH调节pH除去Al3+、Fe3+、Cu2+。有关沉淀数据如下表(“完全沉淀”时金属离子浓度≤1.0×10-5mol·L-1):
沉淀 | Al(OH)3 | Fe(OH)3 | Co(OH)2 | Cu(OH)2 | Mn(OH)2 |
恰好完全沉淀时的pH | 5.2 | 2.8 | 9.4 | 6.7 | 10.1 |
若浸取液中c(Co2+)=0.1 mol·L-1 , 则须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加入NaClO3和NaOH时,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
③萃取、反萃取:向除杂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有机酸萃取剂(HA)2 , 发生反应:Co2++n(HA)2⇌CoA2·(n-1)(HA)2+2H+。实验测得:当溶液pH处于4.5~6.5范围内,Co2+萃取率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向萃取所得有机相中加入H2SO4 , 反萃取得到水相。
④沉钴、热分解:向反萃取后得到的水相中加入(NH4)2C2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oC2O4·2H2O晶体。称取14.64 g该晶体,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CoO和Co3O4的混合物。称量该混合物,质量为6.32 g,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CoO和Co3O4的质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
②Na2CO3(s)= 2Na+(aq)+(aq) ΔH=-16.44 kJ· mol-1
③2NaHCO3(s)= Na2CO3(s)+CO2(g)+H2O(l) ΔH=+92.34 kJ·mol-1
请回答:
资料显示,NaHCO3固体加热到100℃发生分解,但是加热 NaHCO3溶液不到80℃就有大量CO2气体放出,用反应热角度说明原因。
a.+H2O⇌H2CO3+OH- ,
b.2⇌+H2O+CO2。
根据理论计算0.10 mol·L-1NaHCO3溶液中2个反应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不考虑相互影响):
计算25℃0.10 mol·L-1NaHCO3溶液中CO2与H2CO3的总浓度最大可能为mol·L-1。
利用图2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SO2 , 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①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水解产物酸化后得到有机物甲和乙,甲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乙最多能消耗2 mol Na。
已知:①碘易溶于乙醚;乙醚微溶于水,沸点:34.5℃,密度:0.714 g/cm-3 , 易燃。
②KIO3在水中的溶解度:20℃为8.1 g,80℃为21.8 g;KIO3难溶于乙醇。
③ 。
a. b. c.
①准确称取1.000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
②按规定操作分别将0.1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和待测KIO3溶液装入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中;
③(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溶液、KI溶液、淀粉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