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届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秦朝(    ) 
    A . 废除了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 B . 推行郡县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C . 变革了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 D . 三公九卿制制约分散了相权
  • 2.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 君相矛盾基本解决 C . 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D . 选官制度趋于完善
  • 3. (2023高三下·江西开学考)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 
    A . 以司礼监分割相权 B . 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 4. (2024高二上·绵阳月考)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 . 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 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 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 5.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    ) 
    A .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 . 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C .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D . 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
  • 6.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竞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竞至“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当时中国(    ) 
    A . 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B . 国民政治素养普遍提高 C . 民主共和成为普遍共识 D . 宪政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7.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面是一段日记:“今天(1953年11月26日)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城乡居民实现了基层自治 C . 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建立
  • 8.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针对北宋中期出现的财政危机,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一主张旨在(    ) 
    A . 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B . 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C . 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D . 切实解决农民困境
  • 9.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表明天津化纤厂党委(    ) 
    A . 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 B . 意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 .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 改变了企业所有制形式
  • 10.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汉代通过“举孝廉”,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 
    A .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 .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C .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 .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 11.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有学者评论说:“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 . 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 . 保证了长治久安 C . 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12.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580名,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据此可知,康熙朝的考课制度(    ) 
    A . 促进了国家吏治的改善 B . 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C . 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 D . 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
  • 13.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1883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明确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一规定旨在(    ) 
    A . 倡导主权在民的思想 B . 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C .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D . 确保官员选拔公平公正
  • 14. (2023高二上·全南期中) “政治中立”原则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常任文官队伍,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对文官的依法科学管理,文官也由此摆脱了对个人、政党的依附关系,获得职业保障,专心于公务的执行和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政治中立"原则(    ) 
    A . 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B . 杜绝了政府贪污腐败现象 C . 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D . 践行了“分权制衡”理念
  • 15.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1904 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决定废除科举。晚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    ) 
    A . 表明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B . 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 . 说明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 D .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 16. (2024高二上·盐亭月考) 清末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由此可以看出(    ) 
    A . 废除科举制度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B . 新式教育遭到传统势力抵制 C . 选官制度的变革切断了学子仕途 D . 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 17.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录用规定。这些录用规定(    )                
     

     时间 

     
     

     法律法规 

     
     

     录用规定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021年 

     
     

     《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录用考察工作 

     
    A . 深入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 B . 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C . 杜绝了公务员的贪腐行为 D . 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
  • 18.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唐代法律规定,对老幼疾病者,不得拷讯。孕妇犯罪应拷讯者,须等产后100日再拷,违者处以杖刑或徒刑。这说明唐代法律(    ) 
    A . 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B . 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C . 司法体系较为完善 D . 具有以情入法的人道色彩
  • 19.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北宋“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订立的《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主要内容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南宋朱熹据此编写了《增损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声名远播。这两部乡约的编写(    ) 
    A . 使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 B . 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C . 使地方治理形成统一标准 D .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宗教化
  • 20. (2023高三下·江西开学考) 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 
    A . 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B . 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 . 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D . 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 21. (2023高三上·郑州月考) 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    )                
     

     时间 

     
     

     成就 

     
     

     533年 

     
     

     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 

     
     

     533年 

     
     

     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年 

     
     

     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 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 . 立法过程主观性强 B . 法律体系日渐完善 C . 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 . 立法程序日渐复杂
  • 22. (2024高二上·吉林月考) 18世纪,英国适用死刑的罪名竟有200余种,凡是犯有伪造文书罪、盗窃财产罪、烧毁干草堆罪的人,甚至仅是砍倒一棵装饰用的灌木,都会被判处死刑。这表明当时英国法律(    ) 
    A .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 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 C . 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D . 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23.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恩格斯曾说过:“当拿破仑推翻了执政内阁的资产阶级统治,恢复了秩序,巩固了农民土地占有的新条件并在自己的《民法典》中加以肯定,把外国军队越来越远地驱逐出法国国境的时候,农民就欣喜若狂地归附于他,成了他的主要支柱。”这说明拿破仑(    ) 
    A .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 . 致力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C . 推动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法制化 D . 对外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 2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和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这些“小人物”的行为(    ) 
    A . 体现出民众参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B .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C . 表明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D . 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给反动煽动者创造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自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阁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摘编自王士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及其实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的原因。 
  • 26. (2023高二上·合肥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人品门第)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鉴于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特别是1881 年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被一名求职未成者刺死后,美国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挑战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即《彭德尔顿法》。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主要内容有三方面: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彭德尔顿法》对联邦政府文职人员的招聘、考试、试用期、作弊处理以及行贿受贿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摘编自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汉察举制相比,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确立的文官录用的原则及意义。 
  • 27.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堪,外忧内患俱存,战争对原来长期稳定的封建道德教化起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国家的生死存亡成为首要问题时,统治者无暇顾及对个体的道德控制,国家对个体的道德整合作用也就相对弱化了。这样传统的“教化”怎样实施,以适应当时社会的情形并达到教化的结果,就成了儒家学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南宋理学家在继承北宋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理学,并深化教化思想,拓展了新的教化方法。 

    ——摘编自王静《南宋理学教化方法浅析》 

     材料二:“助人君,明教化”既是南宋理学家们治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根据南宋社会教化的表现路径,可知这一时期社会教化的价值倾向于民生社稷,主要体现在伦理教化、风俗教化、劝学教化、劝农教化、法制教化、军事教化等。总之,在南宋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基层官员,为皇室江山,不遗余力地关注和实施社会教化,因路径多元、内容切合社会和民众实际而富有成效。 

    ——摘编自赵国权《南宋时期社会教化的路径及价值趋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通过理学加强社会教化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通过理学加强社会教化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