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52年8月 |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成员有陈云、李富春等)赴苏联商谈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54年4月 | 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小组,开始全面编制工作 |
1955年7月 |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
材料: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
注:①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图片中的“革命圣地”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任选其二,史实全面,逻辑清晰)
材料:“鞍钢”发展大事记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投资建立鞍山制铁所。
1918年,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
1931年,重组后改名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属满铁的子会社。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扩大,鞍钢生产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3年,生产能力最高,当年生产生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1945年9月-11月,苏联红军将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鞍钢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钢公司,开始恢复生产。
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
1952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957年,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22.4亿元。为此,鞍钢名副其实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摘编自陈正斌主编《鞍山志·鞍钢卷》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围绕这一案例,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对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角度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达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