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 | 按资历进行晋升 |
19世纪 30 年代 |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 |
19世纪末 | 以功绩制为核心进行改革 |
受案数(件) | 原告撤诉率(%) | 原告败诉率(%) | 被告败诉率(%) | |
1992 年 | 27125 | 37.84 | 35.93 | 21.98 |
2001 年 | 100921 | 32.38 | 28.61 | 25.67 |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到 18 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 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 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 1870 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材料:
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代 | 口号 |
19 世纪 70~90 年代 | “自强求富”“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
20世纪初期 | “民主、科学”“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打倒列强,除军阀” |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 | “枪口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20世纪 50 年代 | “劳动最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20世纪 60 年代 | “向雷锋同志学习” |
20世纪 80 年代 | “五讲四美三热爱”“勤劳致富” |
——摘编自肖学周《标语口号:时代变迁的话语形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时代与口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