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70分,每题2分)
  • 1.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汉武帝常避开丞相府而直接通过尚书来裁决军政大事。东汉光武帝时,中枢机要“政归台阁”,尚书台“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这一现象说明(   )
    A . 行政效率降低 B . 皇权旁落 C . 地方权力削弱 D . 相权转移
  • 2.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朝逐渐成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②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②④
  • 3. (2024高一下·湛江期中) 居住在古代雅典的外邦人“名义上是市民,却有着奴隶的嘴,是没有自由的”,即使是已在雅典世代居住的“移民”家庭也不例外。这说明古代雅典(    )
    A . 城邦公民没有人身自由 B . 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C . 外邦人可参与民主政治 D . 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 4. (2023高二上·荣昌期中)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大革命(   )
    A . 摧毁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 . 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 C . 完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变 D . 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理性王国
  • 5. (2022高二上·阳江期中)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B . 社会混乱不堪 C . 专制统治仍然深得人心 D . 训政时期开始
  • 6.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于国会,久已不满,其所以未及解散者,非不敢冒此大不韪,实欲藉此正式机关,选彼为正式大总统,以正对内外之名"。这表明,当时国会(   )
    A . 是民主与共和的重要象征 B . 成为袁世凯谋取权势的工具 C . 并未激发民众的参政热情 D . 是各派争权夺利的重要场所
  • 7.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各地出现了“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为了老百姓,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要私情”“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表明(    )
    A . 中共注重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B . 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趋势形成 C . 边区政府注重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 . 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 8.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图为1953年5月四川省遂宁专区遂宁县玉峰乡第八村的选民们在领取选民证的情景。这表明,当时(   )

     

    A .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B . 全国普选工作成果显著 C . 村民积极参与村官选举 D . 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
  • 9.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商鞅将周代五等爵制转变为二十等爵制(最低为公士,最高为彻侯)同时扩大受爵范围,平民也可以受爵,按照军功依次晋升,依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这一改革措施(    )
    A . 推动了井田制的崩溃 B . 有利于秦国中央集权形成 C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 消除了阶级矛盾
  • 10.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王安石新法实行17年间,全国新开垦了大批土地,兴修了水利工程1万多处,灌溉田亩30多万顷,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 . 采取重农措施 B . 使农民阶层受益最大 C . 得到百姓支持 D . 使国家经济全面振兴
  • 11.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
    A . 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 B . 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 C . 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 D . 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 12.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都来自于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
    A . 产业结构出现变化 B . 市场物资的丰富多样 C .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 13.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搭配对应错误的是(   )
     

    朝代

    选官制度

    选拔标准

    A

    夏商周

    世袭制

    血缘

    B

    察举制

    门第声望

    C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道德、才能

    D

    隋唐宋

    科举制

    考试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明代的八股文最初只是科举考试中比较优秀的经义文章,这些文章被广大的士子争相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用于考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八股模式。明代八股文的流行与发展(   )
    A . 使科举考试更加僵化 B . 反映了士子求学的艰难 C . 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 D . 决定官员政务处理水平
  • 15. (2023高二下·乌鲁木齐月考) 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    )
    A .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B . 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能有效防止腐败 C . 位卑权重,能提高监察效果 D . 与官员的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16.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宋代在河北、河东、陕西、川峡等边防地带设置走马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公事司按察,不仅巡察将帅,防止其不轨,也巡察地方官吏,防止其违法。此举旨在(   )
    A . 根除沿边割据势力 B . 削弱沿边官员权力 C . 杜绝边将腐败现象 D . 巩固北部边疆地区
  • 17.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宋代思想学术之活跃,为春秋战国以来所仅见,不仅超过汉唐,且为明清所不及。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可以按照自己的治国理念指斥朝政,批评皇帝,几乎无所顾忌。这主要得益于宋代(   )
    A . 社会危机严重 B . 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 18. (2023高三上·河北)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 . 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 . 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 . 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 . 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 19.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西欧早期的王室官员只是国王的侍从而非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但从12世纪开始,这些官员的职责相对明朗,一些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出现了。这反映出12世纪以来的西欧(   )
    A . 封建领主依赖王室生存 B . 王权与教权斗争日趋激烈 C . 天主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D . 国家行政机关走向正规化
  • 20.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

    第一试

    第二试

    第三试

    第四试

    考试内容

    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

    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

    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

    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

    A . 重视道德品质 B . 深受传统考试内容影响 C . 注重选拔实用型人才 D . 带有浓重阶级观念
  • 21.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下列不能反映该做法的目的是(    )
    A .   淡化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和特权 B . 有利于宣扬平等观念 C . 弱化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D . 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实现
  • 22.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从曹魏时期起,“不孝”列入律目,“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西晋及其后,不少人因不孝被依法惩治,曾经属于非强制性的礼教原则,成为臣民上下均需恪守、奉行的强制性规范。这一现象体现出(    )
    A . 儒家思想融入律令内容 B . 魏晋统治者强调以法和刑治国 C . 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 D . 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工作
  • 23.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颜钧在《箴言六章》评述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这表明《大明律例》(    )
    A . 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B . 礼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C . 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 D . 注重基层教化的作用
  • 24. (2022高二上·阳江期中)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认为,罗马法如同一只潜水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以更饱满的形象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渊源 D .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25. (2023高二下·乌鲁木齐月考) 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意义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治国方针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

    A . B . C . D .
  • 26.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在一五计划期间所报道过的工业劳动模范(不论是个人或是集体)达30篇以上,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一时间,全国各地工人纷纷掀起学习劳模的热潮。这些宣传报道(   )
    A . 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 . 使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 .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 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 27. (2023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下表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词。这意味着( )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A . 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8.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同样金人也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这说明当时各民族政权(   )
    A . 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认同 B . 思想观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C . 采取措施开始走向联合之路 D . 为实现统一变革原有的制度
  • 29.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   )
    A . 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 B . 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 C . 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 D . 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
  • 30.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乾隆、嘉庆时,英国先后派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乾隆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因所产茶叶等是西方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这反映出当时(   )
    A . 盛世之下蕴藏危机 B . 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C . 政府严管对外贸易 D . 工业经济高度发展
  • 31.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2. 截至2003年年底,西藏自治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清真寺23788座,教职人员26000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500多座,教职人员5100人。这说明我国( )
    A . 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 .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D . 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 33. 1951年《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语文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学”。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 B . 有利于文字的继承发展 C . 反映出文化的民族性 D .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 34.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政府间高层互访和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外,中国还邀请一些国家的民间团体、新闻工作者、友好人士等来华参观访问。此举意在(   )
    A . 履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 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C . 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 .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 35.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下表是明清时期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

    时间

    金银比价

    洪武八年

    1:4

    永乐五年

    1:5

    永乐十一年

    1:7

    万历年间

    1:8

    崇祯年间

    1:10

    康熙年间

    1:13

    乾隆年间

    1:15

    A . 符合银贵钱贱的发展大趋势 B . 对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 . 黄金用于铸造器物而被消耗 D .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
二、简答题
  • 36.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亲自出巡各郡国,发现地方的官吏工作消极懈怠,派到地方的监御史不能将情况及时报给中央。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汉武帝对刺史的监察权力做了明确规定,只能“以六条问事,非六条所问,即不省”。其内容除了第一条是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的,其余的五条内容都是限制二千石官员的。汉武帝创立的刺史监察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先河。

    ——摘编自王佳宜《西汉刺史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乱频仍,这几个朝代的监察机构不完善,名称、职能各有所变,且变化较大。从魏开始御史台从少府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此外,中央的谏官组织开始出现。两晋时期,谏官组织更加规范化了。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后,由于士族门阀握有重权,监察制度体现出强烈的门阀政治色彩。

    ——摘编自陈光《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
  • 37. (2022高二上·汤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构成起着娱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据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

    注:按照深圳市统计局统计数据,2002年以前以1年为标准,居住1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2002年以后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摘自陈图深等主编《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

    1. (1) 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时代背景。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