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 墓葬遗址名称 | 随葬品情况 |
山东泰安 | 大汶口墓葬遗址 | 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还有象牙梳、玉臂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陶器和石器 |
青海乐都 | 柳湾墓葬遗址 | 墓葬大小不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者多达九件,小者一到两件 |
甘肃武威 | 皇娘娘台墓葬遗址 | 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墓多达三十七件,小墓一到两件 |
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 乡论事迹 | 入仕途径 |
赵宣 | 乡邑称孝 | 州郡数礼请之 |
张霸 | 年数岁而知孝让 | 举孝廉光禄主事 |
朱儁 | 以孝养致名 | 为县门下书佐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中央与地方钱税和粮税分配表
项目 | 收入总额 | 支出总额 | |
中央提成额 | 地方留成额 | ||
钱税 | 3139.8万贯 | 1089.8万贯 | 2050万贯 |
粮税 | 1615.7万贯 | 215.7万贯 | 1400万贯 |
合计 | 4755.5万贯 | 1305.5万贯 | 3450万贯 |
表2从侧面反映了唐德宗时期( )
①“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
②“中书省革,部权乃专,而铨部尤要。……量能授职,核功过以定黜陟,则唯吏部主之。”
③“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④“自外务部设,班位稍爽,改组内阁,设铨叙、制诰等局,吏部遂废。”
时间 | 事件 |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 废除九品中正制 |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 始置进士科 |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 恢复九品中正制 |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
时间 | 地区 | |
北方 | 南方 | |
宋初 | 人口100多万户 | 人口230多万户 |
北宋 | 贡献财政收入20% | 贡献财政收入80% |
南宋 | 谚曰:“天上天堂,地上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
记载 | 出处 |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 | 《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 | 《辽史》 |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 | 《辽东行部志》 |
时间 | 史实 |
16世纪 |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
材料一: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二:
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人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
——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
材料三: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荼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材料一: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 |
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 |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 |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
材料二: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