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A .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 2. (2020高一上·南京期中)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
    A . 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 . 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 . 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 .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 3. 有学者对《隋书》(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诸传的传主做过一番统计;其中明确出身胡族的,约占传主总数的六分之一;据考证,李唐一族也有胡人血统。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孝文帝改革的成效显著 B . 胡汉通婚政策的实行 C . 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 D . 民族融合的不断增强
  • 4. (2022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乾隆帝的这些做法(   )
    A . 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B . 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 C . 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 D . 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
  • 5. (2022高三上·西宁开学考)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A . 破坏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B .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 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 6.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 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上文作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
    A . 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 . 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 . 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 D . 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
  • 7. (2018高三上·鹤岗月考)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 .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8. 国际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的情况下,从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性质来看,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幻想帝国主义援助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必须“一边倒”。这一外交政策(   )
    A . 有利于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 B . 促成了中苏的长期友好关系 C . 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D . 切断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 9. 12世纪初,西欧社会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到14世纪,法学家们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这进一步推动了罗马法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罗马法研究热潮的兴起和发展(   )
    A . 反映出重视法律平等已成共识 B . 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动因
  • 10.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18世纪,英国适用死刑的罪名竟有200余种,凡是犯有伪造文书罪、盗窃财产罪、烧毁干草堆罪的人,甚至仅是砍倒一棵装饰用的灌木,都会被判处死刑。这表明当时英国法律(    ) 
    A .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 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 C . 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D . 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11.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
    A . 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 . 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 . 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D . 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 12. 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的部分条款。据此说明,罗马法(   )

    第二十二条

    如果(在缔结契约时),(某人)以证人或司秤人的身份参加,(而后来)拒绝证明这事,那么,(他应被认为)不名誉的人,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

    第二十三条

    作伪证被揭穿者,应被从塔贝尔斯山崖上抛下

    A . 执法过程过于野蛮残酷 B . 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 . 蕴含了维护诚信的理念 D . 交易过程透露出契约精神
  • 13.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都有同等的权”。这一主张(   )
    A .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 动摇了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 使基督教会的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 . 将人们从宗教中彻底解放出来
  • 14. 明代三法司会审通常由大理寺提请或皇帝下诏启动,再通知刑部与都察院组织召开。会审时,先由锦衣卫押送犯人入场监问,监问结束后,报请三法司,正式审判程序就此开始。审理时,三法司审判官们要参照锦衣卫所给出的参语,经商议得出判决结果,并由刑部奏请皇帝做出最终裁决。这反映出明代三法司会审中(   )
    A . 遵循皇权至上原则 B . 锦衣卫侵夺判决权力 C . 刑部权力遭到削弱 D . 审判缺乏程序正义性
  • 15. 宋代《吕氏乡约》的核心精神有四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中,德业相劝强调个人应该修身以提升道德,同时读书、治田、营家,改善家庭经济。过失相规,是针对个人所犯的错误,制定相应处罚措施。礼俗相交,规定了日常生活中乡人之间交往的系列规则。材料反映了该乡约(   )
    A . 以性恶论为基础来教化约束民众 B . 是中央集权弱化背景下的自治法 C . 有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的功能 D . 有效推动了乡民关系的和谐融洽
  • 16. (2022高三上·安康月考) 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军伍大会、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够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律创制既有对习惯的认可,又有制定成文法的模式,同时还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着“法官造法”的模式。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
    A . 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B . 彰显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 . 具有较大开放性和灵活性 D . 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17. (2022高二上·工农期中) 如表是古罗马时期三种主要契约形式的出现阶段和特点。据此可知,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   )

    契约形式

    出现阶段

    特点

    耐克逊”交易

    《十二铜表法》

    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

    文书契约

    市民法

    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

    诺成契约

    万民法

    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

    A . 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 . 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C . 表明罗马法体系逐渐完备 D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8. (2022·巴中零诊) 《大明律》增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凡诸衙门官吏及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这些法律条文反映了明代( )
    A . 皇权专制的空前强化 B . 皇权与臣权矛盾激化 C . 吏治腐败的不可逆转 D . 政治集团无生存土壤
  • 19. (2022高二上·盐城期中)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
    A . 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B . 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 . 守道与德,思退刑罚 D . 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 20. 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
    A . 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 B . 积极进取、崇德向普的精神 C .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 D . 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
  • 21.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是(   )
    A . 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B . 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 坚持政治中立原则 D .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 22. 有学者认为,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而主管大臣都是从事党派活动的政务官员,只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文官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政党政治决定文官的去留 C . 文官拥有重大事务决策权 D . 文官制度决定政党的地位
  • 23. 在谈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时,有学者说:“《秦律》中有'如果保举被废除官籍的人为吏,就要受到交纳两副铠甲的处罚’。无独有偶,汉代律令中也有'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和山阳侯张当居为太长时因荐举子弟多不符实而受到免职的处罚”的记载。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汉时期(   )
    A . 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 . 推行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C . 国家注重所荐举官吏的质量 D . 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 24. 1928年,由国民政府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反复宣传孙中山的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论。教科书同时强调要“以党治国”,即“以整个的党掌握治权,根据党的主义和政纲,去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   )
    A . 塑造政府抗日形象 B . 企图构建一党专政 C . 严格控制青年思想 D . 培育国民宪政理念
  • 25. (2022高一上·鹤岗期中)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
    A .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 .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 . 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 D . 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 26. (2022高三上·大连期中)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20 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民法典》。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