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万吨) | ≥100 | 99-10 | 9-1 | ≤1 |
外商 | 100% | 88.5% | 41% | 0% |
华商 | 0% | 11.5% | 59% | 100% |
①战争给经济造成一定破坏
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
③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④民族资产阶级倍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一:1900年苏州叶圣陶6岁,入私塾,习《四书》《五经》,熟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条目。私塾先生根据《诗经·小雅》上的“秉国之均(钧)”给他起了个号,叫“秉承”,即掌握治理国家枢纽的意思。据叶圣陶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已经摆开。章伯寅先生教育我们说,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大地、名人伟业。每逢礼拜天,我总与同学在一起,或聚于园林,或聚于茶馆,谈苏州的人物地理,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顾亭林奉为楷模。”
——摘编自商金林编《叶圣陶年谱》
材料二:小学里每天有时事报告,国内外发生的新事情随时汇集到小心灵里。他们除了劝课和游戏之外,还关心中国前途的命运,辛亥以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报的习惯,现在可不同了。他们要忙里抽暇,看一看新近的报纸杂志,世界转变成什么样了,每一转变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儿童、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大不相同了,识见的范围变得非常宽广;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利,这个权利绝对不容侵犯。总之,这种解悟汇合成中国抬起头来的基本力量。
——摘编自叶圣陶《时势教育着我们》(1936年)
材料一:明朝初年,由于元朝残余势力的袭扰,明政府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派驻军队并实行军屯。由于北方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军屯并不能满足边疆驻军所需要的大批粮食。为了保障军队供给,明政府规定商人可根据其运输到边地的粮数获取相应的可支盐数,换取盐引,到政府指定的盐场支盐,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盐引,踊跃参与纳粮。考虑到内地运粮至边仓路途遥远且耗费较大,有的商人为获得更多利润,干脆就在边界地区自己出钱招募游民、开垦荒地种粮,自己建立城堡,把粮食就地纳仓,以换取盐引。
——摘编自侯龙等《晋商发展史话》
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因循清末弊政,继续推行包商制度,即政府盐政部门向某些商人发放引票,收取一定费用。商人凭引票到盐场收购食盐,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并主管该地区的盐税征收。包商按约定的盐税数额上缴政府,从中攫取高额报酬。同时,全国各区盐场所产之盐,由该区包商购买,运销指定地区。一些不产盐的地区,也由包商运来经销。针对包商制的弊端,张謇等人极力主张将盐与工商百物同等管理,几次掀起改革浪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整顿盐政,公布《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盐法》的公布实施,得到了舆论界和有识之士的一致欢迎。通过盐政整顿与改革,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逐年增长。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等
时间 |
人物 |
微言大义 |
1912年 |
宋教仁 |
“余意欲……另求同志,更组织一党,以为国家效力之地。” |
1915年 |
张弼士 |
“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奋图强,祖国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张裕葡萄酒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项金奖) |
1915年 |
陈独秀 |
“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
1917年 |
李大钊 |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任何反动势力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 |
1919年 |
顾维钧 |
“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1924年 |
孙中山 |
“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
从“救国与进步”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