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操作分为四步:
第一步:计算小明这三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与当次考试该科年级最高分的差值作为“相对失分”,并记录如下:
小明这三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成绩“相对失分”表.
学科 相对失分 模拟次数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第一次 | 15 | 13 | 5 |
第二次 | 8 | 14 | 7 |
和三次 | 13 | 9 | 6 |
第二步:计算表中每科成绩的“相对失分”的平均数,并分别记作:语文,数学,英语;
第三步:计算表中每科成绩的“相对失分比”;
某一科成绩的“相对失分比”= ×100%
例:语文成绩的“相对失分比”=×100%.
第四步:根据“相对失分比”划分复习时间,即某科的“相对失分比”就是该科周末复习时间的占比.
根据以上操作步骤,解答下列问题:
证明:如图②,延长AC到点G,使CG=CB,连结BG.
∵CG=CB,
∴∠CBG=∠G .
∴∠ACB=∠CBG+∠G=2∠G.
接下来只需证明∠G=∠F,进而就能得出∠ACB=2∠F .
请你补全余下的证明过程.
[方法应用]如图③,在△ABC中,∠ACB=90°,∠A=35°,延长BC到点D,使DC=BC,点E在边AC上,连结DE.当DE+EC=AC时,∠DEC的大小为°
[参考数据:sin25°≈0.423,cos25°≈ 0.906,tan25°≈0.466 ]
①当图象G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时,设图象G最高点的纵坐标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h,求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h的取值范围.
②设点E的坐标为(-2-2m,1),点F的坐标为(-2-2m,-3-2m),连结EF,当线段EF和图象G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