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轮复习:名篇名句——一般性默写 考...

更新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15 类型:一轮复习
一、默写
  • 1. (2023·长沙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论语·泰伯》里的一句话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2. (2)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3. (3) 《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悲泣春花,悲哀命运,《葬花吟》也是她的墓志铭。而借花来表达悲凉的情感,在唐诗宋词里多次出现,例如:“。”
  • 2. (2022高三上·行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妇孺支持家人田间劳作的两句诗是“。”
    2. (2) 互文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古诗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杜牧《泊秦淮》中的“”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3. (3) “玉龙”是传说中的神龙,在古代诗歌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可喻雪,喻泉水,喻剑,喻桥……

      李贺就在《雁门太守行》中写过“”。 

  • 3. (2022高三上·行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墨线和磨刀石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可以提升完善自我的道理。
    2. (2)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这副对联与韩愈《马说》中“

      ”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写出了“人杰地灵”的特点,让人不由联想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人才、英雄。
  • 4. (2024高三上·南海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壬戌之秋,苏轼“”,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赤壁夜景,最后与客“”,不知不觉东方已露出白色曙光。
    2. (2) 高适的《燕歌行》中写战场后方遍地动荡,绝域苍茫,呈现出宏阔视野的两句是:“
    3. (3)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你遭遇挫折时,可用“”这两句诗来安慰自己。
    1. (1) 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来说,可谓“ ,”。
    2. (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3.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
    4. (4)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的原因是“”。
    5.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6. (2022高三上·顺德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和“”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
    2. (2) 《道德经》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句,提醒我们要看到“无”的作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直接点出“无”胜于“有”的句子是∶
    3. (3)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以自然界的云雾烟霞状写山高的句子在诗词文赋中屡见不鲜,如”。
  • 7. (2022高三上·禅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
    2. (2)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 8. (2023高三下·西安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2. (2)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又用“”一句将视线延伸至广远的沙漠。
    3. (3) “干”是盾牌,“戈”是长柄兵器,两字相合泛指武器,也代指战争或动武。古人常在诗词中用到这一组意象,如“”。
  • 9. (2024高三上·南京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写出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 10. (2023高三上·韶关月考) 根据情境,补写下列空缺部分。
    1. (1) 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论语》)
    2. (2) 孔 子 认 为 质 朴 与 文 饰 应 比 例 恰 当 , 然 后 才 可 以 成 为 君 子 , 否 则“。”(《论语》)
    3. (3) 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 11. (2023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雍也》告诉我们,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应该保持质朴品性,在外应该讲礼貌、懂学问,不可偏废,否则“”。
    2. (2) 音乐可闻不可睹,苏轼、李贺都借助“蛟”来侧而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如《赤壁赋》中“”一句表现箫声的悲凉,《李凭箜篌引》中“”,一句表现箜篌的动听,可谓形神兼备。
    3. (3) 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两句,描绘了扬州城绮丽的风光;而姜夔《扬州慢》中“”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扬州城萧条冷落的景象。
  • 12. (2023高三上·扬州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岳飞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说“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亦有同样表达:“?” 
    2. (2) 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成一家之言。” 
    3. (3) 王实甫善于化用前人句意,如“”两句应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中化来。 
  • 13. (2023高三上·海安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小华立于泰山之顶等待日出,当看到天空出现奇幻变化时,他不由吟诵出姚鼐《登泰山记》中关于日出前景象的句子:“。” 
    2. (2) 苏轼常用“舟船”场景刻画人物,如在《赤壁赋》中,以“”突出曹操英雄气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表现周瑜盖世功业。 
    3. (3) 管乐器和弦乐器是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古诗文会直接提及古代的弦乐器,仅魏晋时期就有不少这样的句子,如“”。 
  • 14. (2023高三上·天宁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从而为下文提出抚养祖母终老的目的作铺垫。
    2. (2)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也是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
    3. (3)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
  • 15. (2023高三上·湖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
    2. (2) 《短歌行》中曹操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的诗句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庖丁解牛》中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种树之“道”是“”,两者异曲同工。
    2. (2)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  ”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 (3)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两句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傲岸不羁的诗人形象。
    4. (4) 《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境遇的名句是: 。
    5. (5) 《劝学》设喻取譬层出不穷,比如以“ ”之喻,引出广泛学习且省察自己就会见识通明且行为无过错的论断,更有说服力。
  • 17. (2023高三上·梅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2.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是用霍去病战胜匈奴、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是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败逃中回头北望的惨败情状。
    3. (3) 《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认为只要自己的著作能够传遍全天下,那么“”也不后悔。
  • 18. (2023高三上·海淀开学考)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举杯断绝歌《拟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 ,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肯与邻翁相对饮,”;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横槊赋诗”的英姿。

  • 19. (2023高三上·成都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学而》中“”两句,表明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不恼怒,也就算得上是有才德的人了。
    2. (2) 诸葛亮《出师表》中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向“良实”之人询问,然后再施行,达到的效果是“
    3. (3) 《岳阳楼记》中“”两句,表明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治理成果斐然。
    4. (4) 《桃花源记》中“”使用借代手法,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宁。
    5. (5) 《醉翁亭记》中“”两句,交代了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
  • 20. (2023高三上·长春开学考)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2. (2) 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
    3. (3) 《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
  • 21. (2023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山居秋瞑》中由写景转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2. (2) 《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3. (3) 《苏幕遮·燎沉香》中“”两句,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4. (4)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5. (5) 王国维描述学术研究的“第三重境界”时,借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
    6. (6) 《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7. (7) 《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加以概括,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8. (8)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 (9) 《报任安书》中先写古来富贵之人名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引出了“”的观点。
    10. (10) 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 22.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人常用“六合”“八荒”来指代天下,如在贾谊《过秦论》中有“”“,"

       两句。 

    2. (2)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时卧时起,时而吟唱,时而静坐的情景。
    3. (3) 黄庭坚在太和县令任上,有志难伸,孤独寂寞,“”两句想象自己辞官归隐后,坐在船上,吹着笛子,永诀机心。
  • 23. (2023高三上·乐安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 。”
    2. (2) 《书愤》中陆游曾用“”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3. (3) 《锦瑟》中以“”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 24. (2023高三上·上饶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用“云”和“鸟”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 (2)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
    3. (3) 古诗中“鸥”这一意象,有暗示“了无心机”之意,有表达高洁孤傲之情,也常用于传达漂泊无依之感,如:“。”
  • 25.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任凭小舟漂荡在浩瀚江面上的两句是“

          ,”。     

    2. (2) 《阿房宫赋》中“, ”两句用强烈的诘问指责了秦统 治者对老百姓极力搜刮,自己却奢靡浪费的行为。
    3. (3) 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常和文人的志趣有关。如归有光“ ”使得“旧时栏楣,亦遂增胜”;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 。
  • 26. (2023高三上·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 (3) 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 27. (2023高三上·如东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先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在厄境中奋起的事例,后总结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是“”。
    3. (3) “鹧鸪”是一个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渲染闺阁愁怨,或寄托羁旅相思,或抒发兴亡之叹,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 28. (2023高三上·兴文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鹏鸟体形硕大无比。
    2. (2) 杜甫《望岳》中“”两句,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3. (3) 李煜《虞美人》以一句无理之问“”开篇,接下来春天的消息随即引发词人“”的嗟叹。
  • 29. (2023高三上·长春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①《黄冈竹楼记》“ ”两句写竹楼所见,一远一近把竹楼与远山、近江的关系写活了。

    ②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达的意思相似。

    ③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④《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的句子是:

    ⑤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是: 

    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⑦《归去来兮辞》中“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⑧《陈情表》用“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 30. (2023高三上·扬州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岳飞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中说“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亦有同样表达:“?”
    2. (2) 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成一家之言。”
    3. (3) 王实甫善于化用前人句意,如“”两句应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中化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