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3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6·潍坊)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

    A . 孙中山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毛泽东
  • 2. (2020·河北) 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 . 曾国藩 李鸿章 B . 康有为 梁启超 C . 孙中山 黄兴 D . 陈独秀 李大钊
  • 3. (2024·黔东南) 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 . 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B . 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 .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 D . 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 4. (2024·牡丹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C .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工人阶级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
  • 5. (2024·吉林) 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6. (2024·铜仁)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小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图),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7. (2024·青海)  “南湖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 . 建党精神 B . 长征精神 C . 延安精神 D . 抗战精神
  • 8. (2024·青海)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9. (2024·武汉) 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
    A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 .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 . 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 .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 10. (2024·广东)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探究

    主题

    1. 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 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3. 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 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 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____于上海的条件

    A . 护法运动开始 B . 护国战争发生 C . 五四运动爆发 D . 中共一大召开
  • 11. (2024·苏州)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 .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 .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 .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 12. (2024·扬州)  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 . 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 .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 . 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 . 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 13. (2024·黑龙江)  口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 . “均田免赋” C . “民主与科学”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4. (2024·山西)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些文章写作的国际背景是(   )
    A . 第一国际的成立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15. (2024·福建) “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 . 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 . 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 . 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 . 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 16. (2024·河南) 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A . 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 . 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 . 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 . 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 17. (2024·河北) 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
    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 . 1917年 B . 1919年 C . 1921年 D . 1924年
  • 18. (2020·河南)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 .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19. (2024·宜宾)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 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 . 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C . 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 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 20. (2023九下·东台期中) “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的……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潍坊)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部分爱国青年的主要活动                      

    姓名

    年龄

    城市

    主要活动

    邓中夏

    25

    北京

    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千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等行动。

    王尽美

    21

    济南

    带领山东学生联合会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刊物。

    毛泽东

    26

    长沙

    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

    周恩来

    21

    天津

    创办《天津学生联合公报》,成立觉悟社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材料二 诗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延安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它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千千万万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前来寻找光明。

    ——摘编自《为什么数万青年奔赴延安》

    材料三 1956年,胡耀邦在总结全国青年工作时说:“去冬今春,全国就有7000万农村青年参加了积肥运动,积肥8000多亿斤。在同一时期,全国还有十几万名男女青年到边疆去参加建设工作。在工厂矿山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有了9500个青年先进班组,在基本建设里有了7500个青年突击队,他们常常超过一般任务定额,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

    ——摘编自《百年党史大事记》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的主要表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时“青年工作”的认识。
  • 22. (2023·荆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3. (3) 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