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新区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九上·苏州月考) 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 .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 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D . 提升石油化工水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 2. (2024九上·成都月考) 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遭到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某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提出问题 B . 分析解释 C . 获取证据 D . 形成假设
  • 3. (2024九上·成都月考) 从《武经总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木炭燃烧 B . 硝石粉碎 C . 硫黄熔化 D . 木炭、硫黄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
  • 4.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图示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 . 量桶 B . 椎型瓶 C . 试管夹 D . 长颈漏斗
  • 5. (2024九上·苏州工业园期中) 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O2 B . N2   C . CO2 D . 稀有气体
  • 6.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澄清石灰水 B . 矿泉水 C . 冰水混合物 D . 稀有气体
  • 7. (2024九上·苏州月考) 翻译《化学鉴原》并创造出氢、氧、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先驱是
    A . 徐寿 B . 徐光启 C . 侯德榜 D . 沈括
  • 8.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 . 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 C .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 D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 9. (2024九上·溆浦开学考)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 . 物质与氧气反应都会发光发热 C . 气焊时用到氧气是利用它的助燃性 D .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氧气作燃料
  • 10.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 硫+氢气硫化氢 C . D .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 11. (2024九上·溆浦开学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2. (2024九上·无锡期中)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空气中约占(按体积计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②中瓶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mL B . 可加热铁丝引燃铜匙中的白磷 C .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内的 D . 最终注射器活塞移至约40mL刻度线处
  • 13. (2024九上·苏州月考) “实验室用H2O2、MnO2制取O2”涉及的实验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装入MnO2 B . 制备O2 C .    验满O2 D . 收集O2
  • 14. (2024九上·深圳期中)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1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有U型管a的湿棉花团逐渐变红 B . 图2中曲线X对应的为U型管b C . 实验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 . 0~1分钟浓度为零说明此时微粒静止
  • 15.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为探究镁条的性质,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小段镁条,打磨除去镁条表面灰黑色固体

    步骤二:取一段打磨后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放到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步骤三:另取一段打磨后的镁条,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食醋(主要成分为CH3COOH),产生气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有爆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步骤一可知,镁条是银白色金属,其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氧化镁 B . 步骤二中的现象是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色粉末状固体 C . 步骤三说明,镁条能与食醋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可能为CO2 D . 步骤三还意外发现试管外壁发热,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16. (2024九上·保山月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装置气密性检查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17. (2024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后把火焰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后把导气管伸入水中 C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D . 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撤离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 18. (2024九上·南京期中) 过一硫酸盐(PMS)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X。为研究多孔陶瓷对PMS降解X的影响,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实验:①向污水中加入PMS②向污水中加入PMS和多孔陶瓷③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测得三个实验污水中Ⅹ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实验①说明0~20分钟内PMS降解X的能力较弱 B . 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PMS与多孔陶瓷降解X的能力 C . 实验①、②、③说明0~20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对X的降解 D . 多孔陶瓷可能对PMS降解X有催化作用
  • 19. (2024九上·会昌月考)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O2),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B .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C .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D .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 20. (2024九上·毕节月考)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气囊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 B .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火焰由淡蓝色变为明亮的蓝紫色 C . 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可观察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 . 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 , 防止污染空气
二、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2024九上·苏州月考)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氧气         B.液氮        C.氖气       D.碳酸氢铵     E.二氧化碳

    1. (1)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该过程能量转化形式为
    2. (2) 可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3. (3) 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
    4. (4)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是,保存方法为
    5. (5) 医疗上可用作冷冻麻醉剂的是
  • 22. (2024九上·苏州月考)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O2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等,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O2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供氧方式主要有(写出一种即可)。
    2. (2) 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性质(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 (3) 由图甲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不含有稀有气体 B .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 .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4. (4) 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 , 证据是
    5. (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氧气瓶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

      ②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

  • 23. (2024九上·苏州月考)

    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

    (1)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________、________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2)仪器a的名称:________;仪器b的名称:________。

    (3)指出装置A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改进图中存在的错误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4)请写出过碳酸钠加水溶解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5)制氧机内部气流通入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掉部分杂质,还有哪些优点?① ________;②________。

    (6)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7)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A. 原料是否价廉易得B. 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C. 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D. 是否安全、环保
  • 24. (2024九上·苏州月考)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 (1) 膜分离器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一种致密的透氧膜,在膜的另一侧得到较纯的氧气将空气分离,其他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2. (2) 工厂锅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加入的煤要先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3. (3) 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
      A . 煤粉燃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B . 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 . 煤粉普通燃烧时比富氧燃烧更剧烈 D . 该项技术有利于CO2的回收再利用
  • 25. (2024九上·苏州月考)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的理由是

    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

    (2)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

    猜想①、②的理由是。猜想③的依据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

    【实验探究】

    (3)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

    现象

    结论

    (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到

    猜想①成立

    (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②不成立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猜想③

    【补充实验】

    (4)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资料卡片: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蜡烛(足量)逐渐熄灭,说明生成气体的性质为
    (6)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i.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填“合理”或“不合理”)。

    ii.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曲线2表示瓶内CO2浓度的变化

    B.当燃烧时间到达t1时,蜡烛熄灭

    C.当氧气浓度降到一定程度时,蜡烛熄灭

    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 26. (2024九上·苏州月考)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比较植物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

    (1)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2)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

    【实验操作】

    ①在27.8℃,100.7kPa时,将具支试管的支管通过胶皮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所示),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②用量筒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程序采集数据。

    ③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及不同部位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1)和(2)。

    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目的是___________。

    ⑤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1)步骤④中目的是

    【实验结论】

    (2)由图2可知,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②

    【交流反思】

    (3)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符号表达式;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200s后曲线略有下降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进行实验】在30.2℃,压强 100.5kPa时,选择上海青叶碎末用量分别为1g、2g、3g,均与2mL3%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获得数据如图3所示。

    【实验结论】

    (4)由图3可知,在t1秒内,上海青叶用量为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其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