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个人自由意愿是前提; 其二,约定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 其三,世袭的封土是维系关系的基础。 |
八里尔银币,是一种西班牙钱币,取材于美洲,16世纪70年代在当地首次完成铸造,此后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直到19世纪。
1821年,墨西哥宣告独立 1810年,委内瑞拉、阿根廷、墨西哥等先后爆发起义 | 1826年,西班牙殖民军最后一支残余部队投降 1818年,智利独立 1804年,海地独立 |
图一 《波伊廷格地图》(局部)(原作创于公元前1世纪)
它描绘了古罗马庞大、复杂的交通路网系统,展现了一个从地中海的西班牙通向印度的世界。该图可以为人们的出行与物资运输提供极其便利的导航。
图二 《明斯特尔的托勒密世界地图》(表达公元2世纪的世界)
图三 《世界通用地图》 (绘于16世纪)
图四 《克罗弗特新环游世界地图》(绘于1871年)
1871年制图师意识到环球旅行终于可以实现了,因而在地图上提供了几条环游世界的路线。
——摘编自【美】凯文·J布朗《地图时光机》
材料一 在廷克托里斯看来,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效果”,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廷克托里斯明确肯定了音乐的世俗作用,并关注到音乐所产生的情感刺激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自唐纳德·杰伊·格劳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音乐史》
材料二 马赛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歌甚至整个民族的象征,不仅在于共和派的积极倡导,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首先,马赛曲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在祖国面临战争危险时诞生的一首赞颂自由的歌曲,马赛的义勇军正是高唱着这首歌曲来到巴黎,又走上前线,为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其次,马赛曲与革命和共和密切相连。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攻打杜伊勒里宫唱着这首歌曲,使得它与法国君主制的崩溃产生了联系。共和三年获月法令更是使马赛曲成为革命、共和的象征。
——摘自顾杭《传统的发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三 《国际歌》不仅是一首革命歌曲,更是一种象征。它反映了19世纪末工人阶级对压迫、剥削的不满与抗争,代表了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改变命运的坚定决心。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人运动中,这首歌都成为团结、斗争和反抗的力量源泉。其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传达了追求平等与正义的共同愿望。
——亚历山大·科克尔《国际歌:一首改变世界的歌》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纺织、冶金和交通等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这一时期的创新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还促成了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奠定了现代经济的基础。
——摘自经济史学家威廉·丹顿《工业革命的崛起》
材料三 1830年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当时铁路只有31英里……短短数年,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到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英里铁路。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