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人口(万人) | 谷物消耗量 (万夸特) | 谷物产量 (万夸特) | 谷物出口量 (万夸特) |
1700 | 582.6 | 1310.9 | 1329.3 | 18.4 |
1710 | 598.1 | 1345.7 | 1382.0 | 36.2 |
1720 | 600.1 | 1350.2 | 1399.3 | 49.1 |
1740 | 592.6 | 1333.4 | 1385.5 | 52.2 |
1750 | 614.0 | 1381.5 | 1482.1 | 100.6 |
①限制“公权力”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④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材料一: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 17 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 18 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各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持续了多年。19 世纪中后期,许多英国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法国相比,英国则诉诸自己古老的宪政传统,自 1688﹣1689 年那场温和得多的革命以来,通过和平、务实和渐进的手段取得了广泛的公民自由,逐步地建立起了一个更民主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迪金森《伯克之后的思考》
材料三:1903 年,为了加强革命舆论工作,蔡锷与黄兴创办的《游学编译》称:“法国大革命,实平民确认其自有之权利之时代也。夫法兰西社会革命者,实一切社会革命之母也。明于法民权利思想之所由以成立者,乃可以提挈民族而立于 20 世纪之人群。”1913 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历史教科书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称其为“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斥共和派“过激”,称拿破仑“超群英武”,“因人民奉戴而为帝”。
﹣﹣摘编自《改良还是革命》等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出“人生而高贵”。他们认为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只有人才是最高贵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彼得拉克宣称,“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类”,“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王,像上帝统治着整个宇宙一样统治着可见的物质世界,上帝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他来统治万物”。费奇诺认为:“人是地上的神,凡它真正想得到的,都有能力去做,而使人得救成圣的道路则是通过科学、智慧的法术”。
——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内涵》
材料二:启蒙运动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恩格斯指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第一曲胜利的凯歌。拉美独立战争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欧洲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德国出现了“狂飙运动”,歌德等人领导了文学革命,康德发动了哲学革命;俄国出现了普希金、拉舍夫领导的反农奴制的思想斗争。
———陈紫华《启蒙运动》
材料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材料一 英格兰作为岛国,没有什么富裕的陆邻可以去征服。英格兰人索性放手让贸易去自行寻找领土。他们吮吸着全新的赤道作物作为财富之源,发现了或强行建立了许多市场,用以销售他们制造业的产品。英格兰经济帝国的第一大步是在美洲迈出的,通过拓殖北美和加拿大,还有西印度群岛,形成以美洲为重心的“大英第二帝国”。19世纪初叶,大英帝国的枢轴从美洲转移到印度,后来加上缅甸,形成了“大英第三帝国”。在这里,东印度公司的主体利润是从棉花和鸦片产生的财富,其中鸦片被强销给中国,以换取茶叶和丝绸。这个“大英第三帝国”又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构成的“白色领土”所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非洲领土所增强。发展到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拥有了广袤的版图,几乎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寿命很长,从首度拓殖北美之日算起,长达三个半世纪。
材料二 当战争与贸易携手而来时,英国对世界历史做出了一份最独特的贡献——一种新型的帝国应运而生。先前的帝国皆为军事帝国和宗教帝国,偶然诞生于英国的这个帝国有一个最大的怪异之处:它的原始目的居然是赚钱——对于一个店主统治之国恰如其分。如果依靠从本国派军压制它所掌握的众多种族和人民,英格兰不可能凝聚这个帝国,那么大英帝国靠什么凝聚?它在印度首创了一个方法,然后又没用于非洲殖民地,这就是间接统治或代理统治的技术:将权力下移,充分利用殖民地当地统治者的精力和技巧。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完成下列要求:
以物说史,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
文物名称 |
文物简介 |
1 |
环球航行纪念章 |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
2 |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
3 |
复式显微镜 |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
4 |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
5 |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
6 |
美国大选徽章 |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
7 |
俄国革命瓷盘 |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8 |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
请以布展方身份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要求:明确提炼一个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材料一: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表
地区 年份 |
欧洲 |
美洲和加拿大 |
拉丁美洲 |
大洋洲 |
非洲 |
亚洲 |
总计(百万) |
1650 |
100 |
1 |
12 |
2 |
100 |
330 |
545 |
1750 |
140 |
1 |
11 |
2 |
95 |
479 |
728 |
1850 |
266 |
26 |
33 |
2 |
95 |
749 |
1171 |
1900 |
401 |
81 |
63 |
6 |
120 |
937 |
1608 |
材料二: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占比变化表
地区 年份 |
欧洲 |
美洲和加拿大 |
拉丁美洲 |
大洋洲 |
非洲 |
亚洲 |
总计(百万) |
1650 |
18.3 |
0.2 |
2.2 |
0.4 |
18.3 |
60.6 |
100 |
1750 |
19.2 |
0.1 |
1.5 |
0.3 |
13.1 |
65.8 |
100 |
1850 |
22.7 |
2.3 |
2.8 |
0.2 |
8.1 |
63.9 |
100 |
1900 |
24.9 |
5.1 |
3.9 |
0.4 |
7.4 |
58.3 |
100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497页
材料一:英国重商主义相关政策中,集中办理了特许证,鼓励商人建立有效的商业公司,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活动。英国政府还针对具体问题集中颁布了航海法案,也导致其开始独占航运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开始积极地运行政治和外交机制,旨在更好地获取欧洲大陆展开贸易运营的商务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体经济贸易环境。在推进重商主义的过程中,英国各个行业已经在沿袭资本主义的运行轨道,尤其是工商业,在运行重商主义方面呈显出不同的格局。追溯英国经济发展历程,从15世纪的圈地运动开始,英国从农业项目的经营模式改良,到资本主义革命的推行,所有的经济发展决策都离不开重商主义的影响和引导。到了17世纪初,英国的农村只剩四分之一的土地依旧用于农业,导致大批量的农业人员离开家乡,流离失所,整个英国农业经济也呈现出高度萎缩的状态。
﹣﹣摘编自杨寒《试论近代英国的重商主义》
材料二:中国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并存了非常漫长的一个时期,而且重商主义比较处于下风,直到晚清时期才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但也是当权者拿来利用的工具,商业并没有被真正得到重视。近代中国重商主义,首先是源于财政上的需要。经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之役,政府愈来愈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商税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晚清中国出现的重商主义浪潮确实与当时勃然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这其中经济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而“商战”则是其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70年代,上海附近经商人数逐年增长,趋势明显。“商”由“末”发展为本,商人阶层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力量,于是体现这一主体意识觉醒的商会组织便应运而生了。“贵利”“重商”克制了传统观念中“贵义”的虚浮精神,注重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务实精神。
﹣﹣摘编自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材料: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世界部分国家崛起时从教材中提取到如下材料:
英国 |
莎士比亚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
美国 |
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 |
德国 |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日本 |
“黑船事件”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希望改革日本社会,实现富国强兵。1889年,《明治宪法》的领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当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三千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一:16、17世纪,英格兰瘟疫频发。据统计,在1570~1670年的这100年中,仅伦敦及其郊区因瘟疫而死亡的人数就达到225000人……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的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所以城市比农村更加容易发生瘟疫,瘟疫的影响也更大。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成为当时英格兰高度焦虑与关注的对象……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入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如果隔离只是应急手段,那海关监管便是预防有潜在威胁的外来商品与人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否则必定引发一场经济瘟疫。
﹣﹣摘编自陶久胜《英国大瘟疫时期的外来商品焦虑:<狐狸>的经济病理学》等
材料二:1910年10月,起源于东北的鼠疫很快延及直隶、热河、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到1911年3月,仅“东三省疫毙人数”“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设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并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如在武汉刘家庙设立检疫公所,查验由京汉铁路到南方来的旅客,所有检疫医生除以陆军军医派充外,又聘请法国医士梅尼、留英毕业医学博士王进歧。因此,民众对瘟疫的恐惧心理和对现代防疫手段的排拒心理逐步淡化,从迷信走向理性。
﹣﹣摘编自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
材料一
扩展区域 |
主要表现 |
非洲 |
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永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据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约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 |
美洲 |
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规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播)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