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
中性溶液 |
碱性溶液 |
酸性溶液 |
颜色 |
绿色 |
蓝色 |
黄色 |
选项 | A | B | C | D |
植物 | 杨梅 | 菠萝 | 甘薯 | 冬枣 |
pH | 4.0~5.0 | 4.5~5.5 | 5.0~6.0 | 8.0~8.5 |
溶液 |
盐酸 |
CuCl2 溶液 |
Na2SO4溶液 |
水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pH |
<7 |
<7 |
=7 |
=7 |
>7 |
>7 |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质 | 水 | 食盐水 | 石灰水 | 白醋 |
颜色 | 紫色 | 紫色 | 蓝色 | 红色 |
液体 |
雨水 |
糖水 |
厨房清洁剂 |
厕所清洁剂 |
pH |
5.6 |
7 |
11.8 |
2 |
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
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
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一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