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水稻苗 | 光照 | 温度 |
① | 200株 | 有 | 25℃ |
② | 200株 | 无 | 15℃ |
③ | 200株 | 有 | 10℃ |
④ | 200株 | 无 | 25℃ |
测定时间 | 第 1 天 | 第 4 天 | 第 7 天 | 第 10 天 |
冷水口细菌数 | 34 | 560 | 900 | 1120 |
热水口细菌数 | 15 | 20 | 30 | 45 |
花盆 |
阳光 |
温度 |
水 |
A |
向阳光 |
20℃ |
充足 |
B |
暗室 |
30℃ |
充足 |
位置 | 黄粉虫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 只 | 明亮 | 15℃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30℃ | 适宜 |
组别 | 土壤湿度 | 温度 | 土壤性质 | 光照 |
1 | 潮湿 | 25℃ | 黏土 | 阴暗处 |
2 | a | 25℃ | 黏土 | b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 ①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 ②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 |
10个月的存活率% | 43 | 72 | |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 5月25日至6月16日 | 0→6.2 | 0→31.0 |
6月17日至8月3日 | 6.2→10.2 | 31.0→72.9 |
选项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A | 统计某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 观察比较法 |
B | 研究蒲公英与野菊的亲缘关系 | 调查法 |
C | 研究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 实验探究法 |
D | 研究蒲公英分布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 科学推测法 |
天数 | 小动物生活情况(存活数) | 植物生活情况(存活数) | 水质(目测清澈程度) |
第1天 | 10 | 2 | - |
第3天 | 8 | 2 | + |
第5天 | 5 | 2 | ++ |
注:“-”表示水质清澈,“+”表示水质混浊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 |
10个月中的月存活率/% | 43 | 72 | |
幼苗生长高度/cm | 5月25日至6月16日 | 0→6.2 | 0→31.0 |
6月17日至8月3日 | 6.2→10.2 | 31.0→72.9 |
实验组号 | 溶氧量 | 培养环境 |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 浮头次数 | ||
第1次统计 | 第2次统计 | 第3次统计 | ||||
甲 | 4mg/L | 隔夜自来水 | 113 | 111 | 112 | 较多 |
乙 | 6mg/L | 隔夜自来水 | 76 | 78 | 74 | 比甲组少 |
丙 | 8mg/L | 隔夜自来水 | 57 | 59 | 61 | 不浮头 |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 中,并编号 | ||
第二步 | 1组:不滴加凉开水 | 2组:均匀滴加20mL凉开水 | 3组:均匀滴加20mL.凉开水 |
第三步 |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min后,盖好盒盖 | ||
第四步 | 放入恒温培养箱(25℃) | 放入恒温培养箱(25℃) | 放入冰箱冷藏室(5℃) |
请回答:
实验材料:新鲜柠檬中提取的柠檬酸、酱油、2个同型号干净的碗、清水等。
表1: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组别 | A组 | B组 | ||
实验步骤 | 第一步 | 取等量酱油涂抹于两个碗中,待干后模拟污渍。 | ||
第二步 | 加入10毫升适宜浓度的柠檬酸溶液 | 加入10毫升清水 | ||
第三步 | 相同条件下,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重复实验。 | |||
实验结果 | 去污时间 | 5分钟 | ++ | + |
10分钟 | ++++ | ++ |
(“+”代表某种液体去除污渍的量,“+”越多表明该液体去除污渍越多)
【实验步骤】
取9个250mL的广口瓶平均分为三组,每组3瓶,每个瓶中都放入20只蚂蚁,在规格相同的滤纸条上滴加相应液体,处理方式如图1所示。旋紧广口瓶瓶盖,静置,待蚂蚁平静,放入恒温25℃,相对湿度50%的黑暗培养箱中,观察并记录。以目测30s内红火蚁不动记为死亡,连续观察记录红火蚁的死亡情况,并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2。
(备注:本题中熏蒸法即指通过精油的挥发达到熏蒸效果;μL读作微升,是容积单位。)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水处理方式 | 小白菜数量 | 浇水频率 |
A组 |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展动) | 30株 | 1次/3天 |
B组 |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 30株 | 1次/3天 |
C组 | 普通自来水 | 30株 | a |
0天 | 第112天 | |||||
组别 |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根长(cm) | 根数(条) |
对照组 | 80.6 | 89.5 | 81.7 | 88.3 | 26.7 | 16.7 |
实验组 | 81.4 | 89.1 | 15.6 | 79.3 | 41.7 | 32.8 |
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昆虫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
开始数目 | 幸存数目 | 开始数目 | 幸存数目 | 开始数目 | 幸存数目 | |
绿色昆虫 | 20 | 9 | 27 | 13 | 39 | 20 |
灰色昆虫 | 20 | 5 | 15 | 4 | 12 | 2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组同学对于校园内月季的描述基于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法。
第三组作品为多样性日历,第四组作品为多样性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