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
②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③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⑤共产党在根地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 | 会议 |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丰富 |
1945年 | 中共七大 | 毛泽东思想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 | 邓小平理论 |
2002年 | 中共十六大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012年 | 中共十八大 | 科学发展观 |
2017年 | 中共十九大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的铭文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项目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工业总产值 | 5 | 3 | 2 | 2 | 1 |
钢产量 | 5 | 5 | 4 | 3 | 2 |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 |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朝鲜战争中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材料一: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材料一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 | 中共二大 | |
时间 | 1921年7月 | 1922年7月 |
地点 | 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 上海 |
内容 |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 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意义 |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动、组织工人开展罢工运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去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正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探索总结出了一条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刘试、邓娇娇《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材料三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使得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遵义会议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指引每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赵宋之世】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请回答: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政……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人口由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几十万人口,至南宋上升到四百多万,福建形成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再加上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兴盛,时人评价福建“昔瓯越(注: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地区之一。
——摘编自刘晓平等《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
【大哉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