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五)

更新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12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成都期末)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 盘古开天 B . 大禹治水 C . 牧野之战 D . 涿鹿之战
  • 2. (2023七上·会同期末)  从以下两幅历史地图中你能判断出的历史朝代分别是( )

     

    A . 夏、商 B . 商、西周 C . 西周、东周 D . 春秋、战国
  • 3. (2024九下·南陵模拟) 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 )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B . 商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C . 各地区的交往和联系密切 D .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 4. (2022七上·奇台期末) “这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这次远征(    )
    A . 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B . 加强了中央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C .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 D .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5. (2023七下·金乡县期末) 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第二种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第三种,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这一决定( )
    A .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 . 反映了元朝的中外交流 C . 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 D . 延续了重文轻武的传统
  • 6. (2023七下·保定期末)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徽宗崇宁元年七月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由此可见,宋代政府( )
    A . 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B . 鼓励造船技术提高 C . 推行招商引资政策 D . 提倡培育优良品种
  • 7. (2023八上·安乡县期末) 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 )
    A .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 . 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 . 起到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
  • 8. (22·期中)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 . 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 .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9. (2024八上·期末) 如果用力学结构图来展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即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 是其发展的阻力。其中 F2 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那么你认为F1 的动力可能来自哪些内容( )

    ①《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

    ②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③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⑤共产党在根地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A . ①④⑤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③⑤
  • 10. (2024八上·期末)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表明他( )
    A . 提倡男女平等 B . 主张兼容并包 C . 抨击封建礼教 D . 否定儒家学说
  • 11. (2024八下·赤坎期末) 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    )
    A .   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 . 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C . 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 . 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
  • 12. (2024九下·陈仓模拟) “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 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 . 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 . 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 . 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 13. (2023八下·辽阳期末) 辽宁农民写信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公社化 D . 大跃进运动
  • 14. (2023八下·深圳期末) 八年级一位同学暑假研学时,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京西宾馆会议楼三层的第一会议室(如图)。导游介绍说,1978年这里曾经召开过一次改变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  )

    A . 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了良好开端 B .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15. (2024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是(  )                                                                                                                                                                                                                    

    时间

    会议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丰富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坚持人民至上 B . 坚持理论创新 C . 坚持胸怀天下 D . 坚持统一战线
  • 16. (2024九下·沙湾) 某部世界史著作指出,凡此种种,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壮举,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绩;在此之前,地球上的各个区域之间缺少联系,而经由他们的努力,这些地区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成为可能。材料中“壮举”是指(    )
    A . 手工工场兴起 B . 租地农场发展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早期殖民掠夺
  • 17. (2024·沅江模拟) 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启蒙思想的宣传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财政危机的加剧 D . 三级会议的召开
  • 18. (2024·云南模拟) 下列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的铭文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A . 发源于大河流域 B . 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 高超的建筑技艺 D . 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 19. (2024九下·沂水月考) 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 (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 (资本主义)、proletariat (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 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 .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 . “光荣革命”的发生 D . 工业革命的推进
  • 20. (2024九下·石阡月考) 下表所示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其前后发生的变化表明(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项目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 .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 .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初现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积极性 D . 苏联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 21. (2024九下·铜仁月考)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下关于二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种演变趋势,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美国独霸世界 B . 两极格局→欧洲、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C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D . 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 22. (2022九下·渑池月考) 一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关于两次会议的相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B . 英、美、法三国起主要作用 C .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 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 23. (2021九下·江油开学考) 《赤都心史》是瞿秋白1921﹣1922年访苏期间所写的散文集,其中记载:一女仆说她的兄弟在乡间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还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没希望了。粮食年年政府收尽,乡间生活也没有城里人说的那样好。我告诉她,今年实行课税法,不至于尽收粮食,可以多种下些种子。瞿秋白的说法反应了当时苏俄(联)(    )
    A . 土地收归国有,统一赋税    B . 实行余粮征集制    C . 征收粮食税    D . 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24. (2021九下·北京开学考)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朝鲜战争中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 .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完全得益于美国的帮助 B . 日本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 C . 西欧国家借助工业革命实现战后经济的腾飞 D .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19九下·中山模拟) 大国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1. (1) 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所述“转折”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该文件颁布的意义,两次工业革命不仅给欧洲,而且给全世界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使人类先后进入什么时代?
    3. (3) 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4. (4) 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 26. (2023八上·盘龙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1921年7月

    1922年7月

    地点

    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上海

    内容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动、组织工人开展罢工运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去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正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探索总结出了一条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刘试、邓娇娇《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材料三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使得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遵义会议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指引每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革命对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措施。
  • 27. (2024八下·) [2023 福建中考]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 28. (2024七下·梁平期中)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加速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探究回答问题:

    【赵宋之世】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请回答: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政……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人口由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几十万人口,至南宋上升到四百多万,福建形成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再加上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兴盛,时人评价福建“昔瓯越(注: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地区之一。

    ——摘编自刘晓平等《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

    【大哉乾元】

    1. (1) 材料一中政权①名称是什么?建立者是谁?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为“制钱谷”在地方设置的机构。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 (4) 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一位推动该文学形式发展的女性代表人物。
    5. (5) 将该时期山东、山西和河北所属的行省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6. (6) 根据《元朝形势图》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