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七上·青神月考)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仓颉
  • 2.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 民族认同 B . 华夷有别 C . 民族差异 D . 国家统一
  • 3. (2024九下·吉安期中)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 会农业种植 B .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 会制作陶器 D .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 4. (2023七下·苏州开学考) 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    )
    A . 历史文化悠久 B . 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 . 陆地开发最早 D . 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 5. (2022·黔东南) 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项洞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 6. (2023七上·雷州期末) “他塑造了一种热心为公的人的形象……是更有建设性的思想家……希望培养君子来使国家变得更加高尚。”材料中的思想家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以法治国 C . 仁者爱人 D . 兼爱非攻
  • 7. (2024九下·银川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 .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 8. (2022八上·淮北月考)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9. (2023七上·青神月考)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三峡工程
  • 10. (2023七上·雨花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 郡县制度的确立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11. (2023七上·竞秀期中) 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A .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 早期文明的成就 C . 石器时代的风貌 D . 文字演变的历程
  • 12. (2023七上·泸县期中) 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孟子
  • 13. (2024七上·潮安期末)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 .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 内容通俗易懂 C .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 . 韵律典雅优美
  • 14. (2024六下·滨州期末) 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 夏商周的更替 B . 分封制的实施 C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5. (2024七上·内黄期末)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 秦朝统一的意义
  • 16. (2023七下·廊坊开学考)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
    A . 秦朝疆域 B . 秦朝制度 C . 秦朝工程 D . 秦朝暴政
  • 17. 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 社会政治清明 B . 经济恢复发展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农民负担沉重
  • 18. (2023七上·大足期末) 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 .   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 . 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 . 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 . 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 19. (2024九下·金川模拟) 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
    A . 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 . 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 C . 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 . 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
  • 20. (2023七上·揭阳期末) 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

    A .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 .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 .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 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 21.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 . 巩固大一统 B . 繁荣思想文化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发展小农经济
  • 22. (2024九下·阳江模拟) 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促进地方经济 C . 充实边疆军费 D . 打击地方经济
  • 23. (2023九下·湘潭期中) 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    )
    A . 张骞 B . 班超 C . 玄奘 D . 鉴真
  • 24. (2024九下·常州模拟)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任升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 . 中国邮政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 C .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 D . 电视刚《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片段
  • 25. (2023七上·耿马期末) 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
    A . 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 . 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 . 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 . 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 26. (2024七上·砚山期末)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 . 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 .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 . 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 27. (2024七上·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图作品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这一作品(    )

    A .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C . 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 . 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 28. (2024九下·蚌埠高新技术开发模拟)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 民族政权的分立
  • 29. (2024九下·仙游月考) 王导是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   )
    A . 王导主张健全法制 B . 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 C . 东晋朝廷重文轻武 D . 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
  • 30. (2024九下·江门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 . 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 .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 .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 . 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雷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3. (3) 历史上把材料三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 32. (2023七上·桑植期中)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丞相馆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寧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33. (2023七上·雷州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土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