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组卷系统-专注K12在线组卷服务
充值中心
开通VIP会员
特惠下载包
激活权益
帮助中心
登录
注册
试题
试卷
试题
在线咨询
当前:
初中物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道德与法治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治
地理
生物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社会法治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地理
生物学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首页
手动组卷
章节同步选题
知识点选题
智能组卷
章节智能组卷
知识点智能组卷
细目表组卷
试卷库
同步专区
备考专区
中考专区
精编专辑
在线测评
测
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
8.2 二力平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下重难点突破: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下载试题
平行组卷
收藏试卷
在线测评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答题卡下载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112
类型:同步测试
试卷属性
副标题:
物理考试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下重难点突破: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物理考试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112
类型:同步测试
作者:MB_****3bad1a3a21bdc246d4c692e9a
考试时间:
* *
分钟
满分:
* *
分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一、实验探究题
1.
(2022八下·沈河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
(1) 把小车放在较
(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得出实验结论更有利;
(2) 将两个托盘放到同一侧,放手后小车将运动,这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
。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2.
(2023八下·榆树月考)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1) 实验时应选择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 图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小车静止,此时F
1
、F
2
的大小
,方向
;
(3)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3.
(2022八下·新会期末)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 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进行探究,桌面两侧的定滑轮可起到
的作用;
(2) 小组将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左右两盘后,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3) 某次实验中,当左盘砝码质量大于右盘时,小车两边的拉力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但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车受到
的影响;
(4) 为尽量减少以上影响,小敏提出将甲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敏下一步操作是____:
A .
左右各加一个钩码
B .
把卡片剪成两半
C .
把卡片扭转一个角度
(5) 如果将小车换成轻质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在左右两盘各放入重4N的砝码,忽略盘重和绳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4.
(2022八下·宝安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中间是小木块)。
(1)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将两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相同的小盘内,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5g的砝码,发现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是木块受
影响;
(2) 小红用图乙中所示的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后松手,发现小车会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选填“物体”或“直线”)上,小车才能平衡;
(3) 接着,小刚用图丙中所示的轻质硬纸板替换木块进行实验,你认为
的方案最好,原因是
;
(4) 利用图丁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5) 若将图乙的小车换成如图戊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左右两侧各悬挂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5.
(2022八下·绥滨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把轻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 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
(2)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
得出结论。
(3) 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进行如下操作:
(选填“向下拉”、“翻转”或“旋转”)轻卡片,松手后观察轻卡片是否平衡。
(4) 如果没有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用手指水平向右轻弹一下原本静止在滑轮之间某处的轻卡片(钩码始终未接触桌面),则轻卡片离开手指后将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直至碰上右侧的滑轮。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6.
(2022八下·宝应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设置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现保持 F
1
与 F
2
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时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
;
(2) 若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为 5N 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不计托盘、细绳的质量和滑轮摩擦)
A .
10N
B .
5N
C .
0N
(3)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红的实验优于小明的甲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 .
小卡片容易扭转
B .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利用图丙装置
(能/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5) 小华认为,若采用如图丁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此方案无法实施。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7.
(2022八下·兴化期末)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在制作卡片时,小明认为卡片的重力一定要很小,而小华则认为,卡片重力不一定要很小,可以通过增大钩码的重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你认为
想法是正确的;
(2) 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 小明进行实验时,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用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
(4) 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出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8.
(2022八下·西城期末)
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 把小车放在较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桌面的两端各有一个
(选填“定”或 “动”)滑轮,滑轮的作用是
;
(2) 先分别向两边相同的托盘里加质量不相等的砝码,小车运动;再分别向两边的托盘里加质量
的砝码,小车静止,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F
1
、F
2
一定大小相等。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9.
(2022八下·江阴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如左图甲把小卡片两端的细线绕过滑轮并各挂一个钩码,此时小卡片保持静止。(每个钩码重相同)
(1) 实验选择小卡片,是为了忽略小卡片的
对实验的影响;
(2) 为验证“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小华和小红在图甲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图乙、图丙所示操作。正确的操作是____。
A .
乙
B .
丙
C .
乙和丙
D .
都不正确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0.
(2022八下·漳州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宇依次进行实验。
(1) 如图甲,木块左右两边各挂一个相等质量的钩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宇在右边钩码上加一小块橡皮泥时,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是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取下橡皮泥,在右边再加一钩码时,木块却向右运动;
(2) 在老师的建议下小宇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用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目的是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3) 如图丙用卡片替换小车,应使用硬纸板,这样可以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中,将卡片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卡片旋转到原来位置,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上,物体才能平衡。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1.
(2022八下·广陵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
1
、F
2
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F
1
和F
2
的大小,实验中,当F
1
大于F
2
时,小车仍保持静止,因此得出结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你认为这样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2) 同组的同学建议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与甲图比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
对实验的影响;乙图中轻质卡片其实真正受到
(选填“1”、“2”或“3”)个力的作用,但由于
,可以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 按照图乙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小卡片旋转过一个角度,观察松手后小卡片能否平衡,这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两个力必须
;
(4) 小强同学也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用小强的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2.
(2022八下·忻城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所提供的砝码质量均为100g。
(1) 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托盘两边的
来改变木块两边拉力
F
1
、
F
2
的大小;
(2) 在图甲中,将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其两边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加入砝码个数相同时,发现木块静止不动;当左盘放400g、右盘放500g的砝码时,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除受水平拉力F
1
、F
2
外,还应受到
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为
N;
(3) 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小刚用如图乙所示的小车替代木块进行实验,而小明则用如图丙所示的轻质硬纸板替代木块进行实验。则
的方案较好;原因是
;
(4) 若将轻质硬纸板转过一个度(如图丁所示),然后再松手,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
(选填“同一直线上”或“同一物体上”)。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3.
(2022八下·惠山期中)
小强和小华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他们实验时发现,当分别往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钩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再往右盘中增加一个钩码后,木块
仍处于静止状态;经过思考,小强用小车B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同时,小华用硬纸板C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
(1) 关于他们的改进方案:用小车B及硬纸板C替换木块A,是为了____。
A .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小卡片容易扭转
(2)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左右两盘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此实验说明两个力使物体平衡时,这两个力要在
;
(4) 小张同学用图丁装置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你认为能否用小张的装置进行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5) 几位同学完成实验后又对图甲实验的仪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A恰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两盘中原有的砝码不变、要使物块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应在
盘(选填“左”或“右”)再加
g的砝码。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4.
(2022八下·岳池期中)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 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实验的设计是选择物体处于
状态来探究的;
(2) 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无法测量
力的大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 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力对实验的影响;
(4) 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 当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15.
(2022八下·德庆期中)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请问:
(1) 实验时应选择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
(3)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卡片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他将要对卡片进行的操作是
;
(4) 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通过调整
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
(5) 如果将图甲中的小车两边绳子固定在在同一端上,挂相同的钩码,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
这一条件而设计的步骤;
(6)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答案解析
收藏
纠错
+ 选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详情
试题分析
(总分:
0
)
总体分析
题量分析
难度分析
知识点分析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