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地点 | 成果 |
1996年4月 | 中国上海 | 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
1997年4月 | 俄罗斯莫斯科 | 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
1998年7月 |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 发表《阿拉木图声明》,五国愿“扩大和加强多边合作”,“研究确保中亚和整个亚洲大陆安全和扩大合作问题” |
2001年6月 | 中国上海 |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
时间 | 与新中国建交国家 |
1970年之前 | 共44个 |
1970年 | 共49个 |
1971年 | 共64个 |
1972年 | 共82个 |
1955年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63年 |
两个中间地带论 |
1974年 |
“三个世界”划分论 |
1978年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
由此可知( )
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 人均粮食生产 | 森林覆盖率 | |
1956年 | 100元 | 727斤 | 50%以上 |
1976年 | 100元(按不变价格) | 575斤 | 24.9% |
材料一: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给科研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要求他写一篇美国政府在战后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政策的建议报告,其中讲到:“思维的新边疆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能够拿出进行这场战争的魄力和勇气开辟它的话,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充足的就业和更加富足的生活。”1945年7月,布什把《科学:没有止境的边疆》报告呈交给了杜鲁门总统,该报告展现了科学的前景—作为“没有止境的边疆”的科学将会取代美国西部物理上的边疆,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标准和推动社会变化的新动力。“政府应该鼓励开辟新的边疆,这已成为美国政策的一部分。……应该使这些新的边疆变得容易接近且由所有的美国公民来发展它,这是和已经创造出合众国伟大形象的美国传统相一致的”。这样,科学成为美国发展的新边疆,与美国边疆的传统和意义接续,获得了正当的合法性,成为推动美国进步的一个动力,成为美国战后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一个科技遗产的视角》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了科学普及局,组织和发动科学工作者,利用一切形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扫除迷信与愚昧,为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创造了条件。同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它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与有组织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卓有成效地争取海外的爱国科学家回国。此后,一批新的研究所及图书馆、出版社、中科院东北和西北两分院等机构相继建立。“一五”计划则以苏联提供技术援助的156项工程为重点。
——摘编自田公权《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顾准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1956年,顾准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在中央党校传达。鉴于苏联农业的严重停滞,顾准写下了《学习毛主席关于十大关系报告的体会》一文,对国家在农产品收购中贯彻等价交换的必要性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实际上,这时他已经注意到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遵循价值规律的重要性。他说,为了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可以选择的经济体制,应该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做出决策,即应当让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1957年,顾准完成了长篇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鲜明地阐述了上文中的观点。顾准是中国改革理论发展史中提出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人。但遗憾的是,他的学术观点在当时被批判,直到后来才为人们理解。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等
材料: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武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她进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学习。21岁生日时,她写到: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1954年,她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但因她想到最艰苦的基层放飞梦想,几经申请,终于在1955年来到条件艰苦的新疆鄯善县,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从1958年起,她和同事走遍了吐鲁番的300多个生产队,最终整理出44个品种,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1973年,她提出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从此,她像候乌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进行着繁重的育种研究。1984年,她在24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又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8424西瓜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种植。在她50多年的研究中,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她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摘编自杨维格《甜瓜院士吴明珠:择一业,终一生,成一事》
材料一:军队“屯田之法,始于汉代......养兵实塞之要,足国安民之计,莫先于是”。因其寓兵于农,耕战结合,是军队生产自给的一种好方式,所以代代相传至明不改。明太祖崛起田间,深知四民之中农者最苦,因此起兵后一直留意军屯,并取得良好效果。云曰:“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废百姓一粒米。”天下既定,在朱元璋精心指导下,在全国推行军屯,洪武年间陆续出台军队屯田的组织形式,屯田与守戍的人力比例、军士屯田顷亩、军屯的科则、后勤保障、奖惩办法等管理办法并从各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明史●兵志》说:“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全国屯田军士达180余万人,军屯数量为90多万顷,占全国耕地十分之一左右。研究者认为,有了大规模屯田,使得明朝维持了数量巨大的军队,避免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也为国家国防建设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等
材料二:“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历史证明了屯垦在维护国家统一上的地位和作用。1952年,为贯彻屯垦戍边的方针,中央军委命令驻新疆部队和工程建设部队的一部分将士,就地转业为农业建设部队和工程建设部队。1954年,党中央决定将这些退出现役的转业部队集中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建设兵团”。兵团在50多年的发展中,正确处理了“屯垦”和“戍边”的关系,妥善解决了兵团发展的定位问题,屯垦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到1999年,兵团先后在天山南北建立起14个师(局)、173个农牧团场,5036个工、交、商、建企业和大批科教文卫单位,成为一个拥有200万人口,规划面积近亿亩,耕地面积达1600万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垦区。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水彩映万象:一幅水彩画
体育兴则国运兴。结合所学知识,以“《体育与国运》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