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练:17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10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如表所示是1925年苏联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主要经济领域所占比重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行业

    工业

    批发商业

    零售商业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

    26.7%

    12.1%

    44.1%

    A . 私人经济受到严厉压制 B . 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 C .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 国家控制着经济命脉
  • 2. (2023·山阳一模)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4%,而基建投资年均增长却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出6.5个百分点,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显现 B . 国民经济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C .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 . 经济建设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 3. (2022·福州模拟)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
    A . 协约国集团形成 B .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4.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5. (2022·浙江模拟) “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在84个省市中只15个遇到武装抵抗。”上述材料表明(    )
    A . 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 . 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 .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人民拥护 D . 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 6. (2022高三上·城西月考)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9

    367.26

    49.09

    30.48

    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

    A . 国民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 B . 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显著 D . 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7. 十月革命的发动者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曾将俄国革命的功能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在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原来设想的世界革命却并未如期而至。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使亚洲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结合 B . 缘于欧美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制度不认同 C . 说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已经很完善 D . 使苏俄开始进行大规模国内经济建设运动
  • 8. 20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石油出口在苏联的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62年时占11.7%,到了1978年高达28.1%。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获得的外汇收入占到本国外汇收入的近一半。据此可知(   )
    A . 苏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B . 苏联模式遭到一定冲击 C . 苏联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D . 苏攻美守局势开始形成
  • 9. (2023·南海模拟) 《俄国革命》在“最后的冲击”一节中作了如下叙述:晚上9点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己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十月革命就此成功。这一历史叙述(   ) 
    A . 说明十月革命的悲壮性 B . 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事实 C . 反映作者对历史的认知 D . 充满文学想象和艺术创作
  • 10. (2022·成都模拟) 1928年苏联的机床进口占总需求的66%,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5年缩减为14%。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 .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 B . 与西方的关系由缓和到逐步紧张 C . 进口贸易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 .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11. (2022·成都模拟) 一位十月革命的目击者曾说,“(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他们实现了人民群众最下层的那种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由此可见,该目击者认为十月革命(    )
    A . 植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 顺应了社会主义时代潮流 C . 具备了广泛坚固的社会基础 D . 结束了沙皇对人民的压迫
  • 12. (2022·洛阳模拟) 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而反映了(   )
    A . 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 . 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 D . “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 13. (2022·安徽模拟) 某一时期的俄国,粮食、肉类等食品和日常消费品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粮食恐慌,农民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愈演愈烈。国内91.2%的县份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农民暴动。材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 . 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 B .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趋向成熟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 D . 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具有必要性
  • 14. (2022高一下·龙岗期中) 1920年,列宁指出:“没有租让,我们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不借助于外国资本,我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列宁意在( )
    A .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B . 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 C . 推动工业建设全面展开 D . 确保公有制经济发展
  • 15. (2022·模拟) 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而在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美国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有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6. (2022·山东模拟) 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2.3月,首先在莫斯科建立,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苏俄这一历程体现了( )
    A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 B . 协约国武装干涉产生的影响 C . 独特革命政权道路的创建 D . 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必要性
  • 17. (2022·江苏模拟) 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
    A . 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 . 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 C . 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 .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 18. (2022·临渭二模)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

    A . 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 B . 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 . 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D . 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 19. (2022·三明三模)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进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讨论”时指出:“把被压迫的、附属的、没有平等权利的民族同压迫的、剥削的、享有充分权利的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这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谎言是相对立,这种谎言蒙蔽是金融资本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现,可为数无儿的承信温的世本主义国家对世并组大多营人实行预的效和合(    )
    A . 认为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B . 揭露民族压迫掩盖阶级压迫的实质 C . 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D . 基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 20. (2022·浙江模拟) 下图为一篇回忆文章的标题。作者在文中回忆道:“燃烧的石油和汽油流到伏尔加河,河面在燃烧。”据这些信息判断,该战役最有可能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 阿拉曼战役 C . 西西里岛登陆 D . 莫斯科战役
  • 21. (2024高一下·丰城期中) 19世纪中期“农奴解放”以来,俄国存在建立一个“财产私有、雇佣劳工”和“资产阶级化的农民阶级”的趋向,现在“突然颠倒过来”,对于大多数苏联人来说,这是比1917年更为“革命”的年代。材料反映这一时期苏联(   )
    A . 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倒退 B .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被中断 C . 集体农庄存在着重大缺陷 D . 探索农村的社会主义体制
  • 22.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 )
    A . 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C . 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 D .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23. (2022·浙江模拟)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

    A . 导致“霸王行动”的提前开展 B . 意大利政权的更迭 C . 德国在欧洲战场从此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D . 使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 24. (2022·浙江模拟) 1944年6月6日, 3个盟军空降师在德军防线背后着陆,随后5个师的部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这就是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它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其登陆地点最接近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5. (2022·辽阳二模) 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
    A . 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 B . 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 . 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 D . 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 26. (2022·辽阳二模)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
    A . 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B .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 .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D . 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
  • 27. (2022·普宁三模) 列宁认为,德国战时计划经济中蕴含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熟性和合理性,因为在战争期间,为了集中人民的力量,德国由一个中央机关调节了5000多万人的全部经济生活。既然这一点容克贵族能做到,那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也能做到。这表明列宁意在(    )
    A . 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 . 谋划“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思考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设计 D . 警惕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
  • 28. (2022·河南模拟) 1922年,列宁曾言:“做生意吧,发财吧!我们允许你这样做,但是我们将加倍严格地要求你做老实人,呈送真实准确的报表,要认真对待我们共产主义法律的条文,不得有一丝一毫违背我们的法律。”这表明当时苏俄(    )
    A .   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经济体制日趋僵化 C .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监管 D . 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 29. (2022·大连二模)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30. (2023高一下·朝阳期末) 苏联政府于 1930 年提出了整顿、巩固和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明文规定,反对歪曲党的路线的行为,禁止采用强迫手段实行集体化,禁止将农民住宅、奶牛、猪、羊家禽等收归国有,恢复农贸市场等。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
    A . 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继续 B . 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C . 实现了苏联经济均衡发展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3·山阳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在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对此有所察觉,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将由40.1%降低为14.5%。由于种种原因,重工业完成了计划的121.3%,轻工业完成了计划的85.4%,而农业只完成了76.9%。

    ——摘编自[苏]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是;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在联共(布)党内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以布哈林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合理平衡。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可以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在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从而为在政治上战胜反对派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 (2) 材料二中斯大林一派和布哈林等人对工业化建设有不同的观点,请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选择一个你认同的观点并予以论证
  • 32. (2022·福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年份

    大事记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运动

    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44——1949

    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

    1948年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年

    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89——1991年

    东欧巨变苏联解题

    2017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 (2)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社会主义运动”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3. (2022·杨浦模拟) 革命的“全球旅行”

    “革命这一巨人自17世纪以来,开启了持续不断的“全球旅行”。

    材料一:法国革命,如同英国革命开创了新政体的纪元那样,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

    ——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

    材料二: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的极大的愤怒,这些富有者有系统地剥削他们,然后又冷酷地让命运去任意摆布他们。这种愤怒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几乎是可以算出来的)就会爆发为革命,和这个革命比起来,法国第一次革命和1791年简直就是儿戏。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三:十余年来,世界革命之怒潮,澎湃腾激,无远弗届。以例举之,葡萄牙革命矣,墨西哥革命矣,吾华革命矣。他如印度、土耳其之青年革命运动,亦有渐即燎原之势矣。

    ——李大钊《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1917年3月)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故迥非可同日而语者。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的“新政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三的“吾华革命”“俄罗斯之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恩格斯预言的“这个革命”的社会根源。
    3. (3) 结合材料二、三,概述20世纪初,革命最终成为“怒潮”的原因。
    4. (4) 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革命的“全球旅行”?
  • 34. (2022·模拟) 材料:统一后的意大利一直以来处于社会矛盾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困扰之中。为转嫁危机,意大利决定趁英、德、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染指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要求占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9月29日战斗行动开始,意大利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及其他城市进行射击。……1911年9月25日,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参战(当时土耳其没有飞机,意大利约有20架军用飞机)。10月23日飞机正式参战,11月1日加沃蒂少尉向敌军营地投下4颗各重2公斤的“西佩利”式榴弹,这是历史上的首次轰炸;1912年1月10日意大利投了数千张传单,规劝当地的阿拉伯人投降。……1912年10月15日,意土双方在瑞士签署了预定的秘密和约;10月18日,在洛桑签署了公开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撤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允许他们自治,这些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后改称利比亚,1943年最终赢得解放。

    ——摘编自李庆山《文明的毁灭与孕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实质并分析意军能够获胜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35. (2022·柳州三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