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O2 , 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750℃烧结时,与绿柱石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 , “滤渣1”中含有铁、铝、硅的氧化物,难溶于水,可与过量结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气体 | 试剂 | 制备装置 | 收集方法 | 操作 | |
A | O2 | KMnO4 | a | e | 若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停止加热 |
B | H2 | Zn+稀H2SO4 | b | e | 试管中加入几粒胆矾可加快反应速率 |
C | HCl | 浓硫酸+浓盐酸 | b | c | 试管中为浓盐酸、分液漏斗为浓硫酸 |
D | NH3 | NH4Cl+NaOH | a | d | 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验满 |
步骤1:在试管1中依次加入蒸馏水、浓硫酸、的乙醇和粉末,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步骤2:在试管中注入蒸馏水并浸入装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将试管I的导管插入试管II的蒸馏水中;
步骤3:加热试管I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目的 | 操作 | |
A | 证明酸性:碳酸>苯酚 | 将乙酸与溶液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
B | 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杂质 | 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
C |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和 | 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溶液中洗气 |
D | 萃取溴水中的Br2 | 向溴水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①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2O2 , Na2O2增重0.14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g。
②向滤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洗涤、干燥。
已知:4Fe (CrO2)2 + 10Na2CO3+7O2 8Na2CrO4 +4NaFeO2+10CO2
2H++2CrO Cr2O +H2O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
a.50℃蒸发溶剂;
b.100℃ 蒸发溶剂;
c.抽滤;
d.冷却至室温;
e.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
f.蒸发至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停止加热。
①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操作,错误的是。
A.用量筒量取25.00mL待测液转移至锥形瓶
B.滴定时要适当控制滴定速度
C.滴定时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E.平行滴定时,须重新装液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②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请在横线上补全操作)
合成反应:
滴定反应:
已知: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开始失结晶水。
实验步骤:
Ⅰ. 制备:装置A制备的 经过单向阀通入装置C中的混合溶液,加热、搅拌,至溶液 约为7时,停止通入 气体,得产品混合溶液。
Ⅱ.产品分离提纯:产品混合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产品。
Ⅲ.产品纯度测定: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产品配制的溶液滴定碘标准溶液至滴定终点,计算 含量。
请回答:
A 快速蒸发溶液中水分,可得较大晶体颗粒
B 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品晶膜时,停止加热
C 冷却结晶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可提高产率
D 可选用冷的 溶液作洗涤剂
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
检漏→蒸馏水洗涤→()→()→()→()→()→开始滴定。
A 烘干 B 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 C 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D 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 排除气泡 F 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 记录起始读数
②装标准碘溶液的碘量瓶(带瓶塞的锥形瓶)在滴定前应盖上瓶塞,目的是。
③滴定法测得产品中 含量为 ,则 产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
已知: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A.15.00 mL B.35.00mL C.大于35.00mL D.小于15.00m1
Ⅰ.取m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H2SO4溶解,水浴加热至75℃。用 c mol﹒L-1的KMnO4溶液趁热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30s内不褪色,消耗KMnO4溶液V1mL。
Ⅱ.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剂将Fe3+完全还原为Fe2+ , 加入稀H2SO4酸化后,在75℃继续用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又消耗KMnO4溶液V2mL。
样品中所含 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下列关于样品组成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 时,样品中一定不含杂质
B. 越大,样品中 含量一定越高
C.若步骤I中滴入KMnO4溶液不足,则测得样品中Fe元素含量偏低
D.若所用KMnO4溶液实际浓度偏低,则测得样品中Fe元素含量偏高
已知:MnO2是一种两性氧化物;25℃时相关物质的Ksp见下表。
物质 | Fe(OH)2 | Fe(OH)3 | Al(OH)3 | Mn(OH)2 |
Ksp |
|
|
|
|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的反应瓶中,加入40g氯乙酸、50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NaOH溶液,在95℃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中控制pH约为9。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15℃,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至15℃以下,结晶、过滤、干燥,得羟基乙酸钠。
①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设计以FeSO4溶液、氨水- NH4HCO3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FeCO3的实验方案:。
(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Fe(OH)2开始沉淀的pH=6.5)。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
Ni2+ |
Al3+ |
Fe3+ |
Fe2+ |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
7.2 8.7 |
3.7 4.7 |
2.2 3.2 |
7.5 9.0 |
回答下列问题:
“滤液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
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
Fe3+ |
Fe2+ |
Al3+ |
Mn2+ |
开始沉淀pH |
1.9 |
7.0 |
3.0 |
8.1 |
完全沉淀pH |
3.2 |
9.0 |
4.7 |
10.1 |
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B的名称是;实验操作如下:打开kl、k2 , 加入适量稀硫酸,关闭kl , 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向纯净FeCO3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经过滤,在的条件下,经低温蒸发等操作后,获得乳酸亚铁晶体。
①甲同学通过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在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所得纯度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
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后改用碘量法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称取3.000 g样品,灼烧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有可溶物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00 rnL该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 100 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已知:I2+2S2O32-=S4O62-+2I-),当溶液,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滴定3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保留1位小数)。
仪器a的名称为NaOH溶液的作用是。
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过滤操作最好采用抽滤法快速过滤,这样可避免;
②判断CuCl沉淀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案是。
①随着pH增大,CuCl2浓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②控制溶液的pH在时,CuCl产率最高。
试剂 | 密度/g·mL-1 | 沸点/℃ |
乙醇 | 0.7893 | 78.5 |
苯甲酸 | 1.2659 | 249 |
环己烷 | 0.7785 | 80 |
乙醚 | 0.7318 | 34.51 |
苯甲酸乙酯 | 1.05 | 211~213 |
已知:FeC2O4·2H2O难溶于水;H2C2O4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③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5.00 mL KMnO4溶液,该摩尔盐的纯度是%。
②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高的可能原因是(填标号)。
a.滴定管洗净后直接加入KMnO4溶液
b.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样品溶液溅出
c.配制溶液过程中蒸馏水未煮沸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气泡消失
取配成溶液,取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已知:)
①实验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该过氧碳酸钠的产品纯度为(用字母表示);
③滴定时间过长,测得过碳酸钠产品纯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已知:a.反应原理:CH2OH( CHOH)4CHO + Br2+ H2O→C6H12O7 (葡萄糖酸) + 2HBr;2C6H12O7(葡萄糖酸) + 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 H2O + CO2↑
b.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名称 | 葡萄糖酸钙 | 葡萄糖酸 | 溴化钙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 可溶 | 极易溶 |
在乙醇中的溶解性 | 微溶 | 微溶 | 可溶 |
c.相关物质酸性:氢溴酸>葡萄糖酸>碳酸
d.相关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葡萄糖180,葡萄糖酸钙430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2NaClO+C3H3N3O3→NaC3N3O3Cl2+NaOH+H2O
回答下列问题:
C3N3O3Cl+H++2H2O=C3H3N3O3+2HClO
HClO+2I-+H+=I2+Cl-+H2O
I2+2S2O=S4O+2I-
准确称取1.1200g样品,配成250.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该样品的有效氯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样品的有效氯=×10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流程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橡皮管a的作用是。
②装置B中能否用苯来代替,说明理由。
③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序号 | 1 | 2 | 3 | 4 |
标准溶液体积/mL | 20.05 | 18.40 | 19.95 | 20.00 |
所得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为(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溶液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1:
资料:ⅰ.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Cu2+与SO、Cu2+与Cl-。
ⅱ.(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其水溶液呈黄色。
由实验2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
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 |
II |
取I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0.1mol/L KSCN溶液 |
立刻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
III |
振荡II中试管,静置 |
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 |
①步骤I的实验操作是。
②根据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他们的判断依据是。
③步骤Ⅱ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
④解释步骤III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主要化学性质 |
425 | / | 极易水解;约425℃以上歧化为和 | |
148.5 | 遇水发白烟,常温下缓慢反应生成和 | ||
306 | 316 | / |
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据气流方向,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
②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为。
③最后分离互溶的、混合物的方法是(填“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
Ⅰ.在仪器W中加入30mL 并连接好装置。
Ⅱ.气密性检验后,逐次少量地通入稀有气体的同时加热到一定温度。
Ⅲ.发现不再有氯气产生后,将烧瓶内产生的移入一端封闭的硼硅酸玻璃管内,连接用液氮冷却的捕集器,在用真空泵抽气的同时将物料加热至200℃。
①图中仪器W的名称是;冷凝管的进水口是(填“m”或“n”)。
②步骤Ⅱ逐次少量地通入稀有气体的目的是
③仪器W合适的加热方式为
A.水浴加热 B.油浴加热 C.酒精灯加热 D.酒精喷灯加热
④写出烧杯中尾气处理的离子方程式;,步骤Ⅲ最后将物料加热至200℃,可能的目的是。
已知氯化钴(CoCl2)易潮解,Co(III)的氧化性强于Cl2 , 可用高熔点金属钴与氯气反应制取。实验室提供下列装置进行组合(连接用橡胶管省略):
仪器a的名称是,用上图中的装置组合制备氯化钴,连接顺序为:A→。
“氧化”的目的是。“操作X”包括冷却结晶、过滤,并依次用少量冷的稀盐酸和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a.脱色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