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检...

更新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9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房山一模) 考古学家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下列遗址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良渚遗址
  • 2. (2021·海南二模) 实地考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如果想了解海南最早的人类生活环境应该去(   )
    A . 陵水大港村 B . 东方付龙园 C . 三亚落笔洞 D . 文昌凤鸣村
  • 3. (2021·海南)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 . 石铲 B . 骨耜 C . 骨针、骨锥、纺轮 D . 渔叉、渔钩、渔网
  • 4. (2020·邵阳) 《关于邵阳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称:早在新石器时代,邵阳市境内就有人类居住。支持这一论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 1849年刻印的《宝庆府志》 B . 1905年刊印的《邵阳县乡土志》 C . 邵阳市民间传说 D . 邵阳市隆回县小坳遗址考古发现
  • 5. (2020·龙东地区)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蓝田人 D . 马坝人
  • 6. (2019·深圳)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 . 北京人采集狩猎 B .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 半坡人制作陶器 D . 相传黄帝造船只
  • 7. (2019·娄底)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调查问卷
  • 8. (2019·东营) 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 . 西安半坡博物馆 D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9. (2019·福建) 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 . 木器 B . 彩色陶器 C . 石器 D . 炭化稻谷
  • 10. (2021·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11. (2021·福建)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
    A .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 12. (2021·扬州三模) 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来耜    猪纹陶钵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 人类的起源 B . 原始农业兴起 C . 华夏族形成 D . 早期国家产生
  • 13. (2021·潮阳模拟) 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场所 B . 丝织业水平发达 C . 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 D . 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 14. (2021·永州)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 . 铁制农具 B . 司母戊鼎 C . 鱼纹彩陶盆 D . 刻有文字的甲骨
  • 15. (2020·聊城) 在以良诸古城为核心的良诸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16. (2020·深圳)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 . 长江流域 B . 珠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辽河流域
  • 17. (2019·聊城) 《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
    A . 劳动力充足 B . 技术落后 C . 生产工具简陋 D . 农作物品料单一
  • 18. (2018·绵阳)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 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 .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 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 .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 19. (2021·深圳押题)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B .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 . 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D .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 20. (2021·惠阳一模)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 .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 .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C .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 .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 21. (2021·德庆模拟) 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
    A . 公而忘私 B . 勇于创新 C . 严于律己 D . 宽以待人
  • 22. (2020·兰州) 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
    A .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 粟和装粟的陶 C . 人面鱼网纹盆 D . 陕西黄陵轩辕庙
  • 23. (2019·桂林) 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我们也称他为(   )
    A . 伏羲氏 B . 神农氏 C . 有巢氏 D . 轩辕氏
  • 24. (2018·常州)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 .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 半坡聚落的遗址 C . 司母戊青铜方鼎 D . 司马迁的《史记》
  • 25. (2018·德州)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涿鹿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巨鹿之战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0七上·南丹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3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三: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

    请回答:

    1. (1) 根据图一:你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你如何看待图一反映的观点?
    2. (2) 如图二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3. (3) 根据材料二,此环境下远古人类只能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4. (4) 材料三中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远古人类学会用火的意义。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2月,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 (1) 材料一说明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材料中的“动物化石”和“灰烬”说明了北京人食物的来源和吃的方法是怎样的?
    2. (2) 材料二中哪一个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它的名称是什么?哪种石器更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并说明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出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是从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
  • 28. (2020七上·德保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件多枚铜链,……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 (2) 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归纳出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信息。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思考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 29. (2020七上·阜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材料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住的房屋,分上下两层,提高了底板高度,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务。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 (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建筑?
    3.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该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是什么?
    4. (4) 造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处原始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