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6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南海模拟)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刻画了二十四位女性形象。表为其中部分代表(   )                
     

     部分女性形象 

     
     

     女子周氏的丈夫去世了,“妇兄弟欲迎妹还”,周氏“终不肯归”,曰: 

     

     “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说:王家见谢安、谢万到家里来, 

     

     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地招待他们。“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其和郝氏是姑婢,两个人既亲密 

     

     又互相敬重,不因为门第高低欺压对方或妄自菲薄。 

     

     据此可知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 . 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 . 人们崇尚率真注重自我 C .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 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束缚
  • 2. (2022·模拟)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晋书》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晋书》

    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晋书》

    A . 禅让制度之辨析 B . 炎黄部落之考证 C . 刘氏政权之沿革 D . 华夏认同之演进
  • 3. (2024高二下·蓝田月考)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
    A . 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 . 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 . 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 4. (2024高二下·罗江月考)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 . 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 . 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 . 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 . 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 5. (2023·浙江模拟) 《晋书》记载:前燕创立者鲜卑落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黄帝部族称号),后秦创立者光人姚氏宜称“共先有皮氏之苗能”(舜帝部族称号),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这些政权创立者此举台在(    )
    A . 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 B . 推动民族交流融合 C . 构建其政权的合法性 D . 证明华夏文明先进
  • 6. 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在朝廷的支持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王僧孺受梁武帝之命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举措(    )
    A . 深受门阀制度的影响 B . 完善了血缘宗法制度 C . 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D . 践行了儒家治国理念
  • 7. (2023·呼和浩特一模) 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一变化是北方农业的一次重大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调整(   )
    A . 根源于气候条件的变化 B . 导致少数民族不断南下 C . 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成果 D . 是统治政策推动的产物
  • 8. (2022·海南模拟) 东汉时期盛行乡阊评议,本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可以在荐举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曹魏时期曹丕为重整官僚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中正官,而根据规定,中正官一般是由现任的朝廷高官负责担任。选官制度的这种变化(   )
    A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 体现了公正公平性 C . 抑制了门阀政治的兴起 D .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9. (2024高一上·重庆市期末) 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
    A . 抑商政策的松动 B . 造船技术的进步 C .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 丝绸之路的开通
  • 10. (2023高二下·辽宁期末)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
    A . 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 . 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 . 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 .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11. (2023·厦门二模) 孝文帝迁都后,龙门山开窟造像奉佛遂成风气。石窟中的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洞中许多造像为北魏贵族与汉族官员并肩而立,佛像题记注重彰显供养人的在世功德与父母之德。材料表明北魏政权(   )
    A . 重用汉族官员以推进改革 B . 协同儒佛以重塑文化正统 C . 奉佛成风以致于滥用民力 D . 遵循传统以规范社会秩序
  • 12. (2022·济宁一模) 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民的部分记载。当时大量农民依附的意图在于(    )

    文献

    记载内容

    《隋书·食货志》

    (东晋)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

    《南史·齐东昏侯纪》

    凡属名(依附民)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并是役荫之家

    《魏书·食货志》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

    A . 逃避封建剥削 B . 取得合法身份地位 C . 获得主人荫庇 D . 得到免役政治特权
  • 13. (2022·广东模拟) 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   )
    A . 促进了人口流动 B . 调整了租佃关系 C . 增加了政府编户 D . 稳固了均田制度
  • 14. (2022·安康模拟) 关于大运河的开通,《隋书》记载,“将兴辽东之后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唐诗人秦韬玉认为“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当代史学家多认为“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应该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历史结论没有客观标准 B . 历史信息需要辨别真伪 C . 历史研究以正史为依据 D . 历史叙述需要大胆想象
  • 15. (2023·乌兰察布模拟) 北宋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进士录取额十倍于唐代。南宋时期,弥封、誊录等法因文官过多而日益受到破坏。同时,宋代科举杜绝引荐,纯以试卷定取舍,使得单有文采却不懂治国理民的人可能选在高第。这说明了宋代(   )
    A . 选官彻底打破门第限制 B . 考试制度难以选拔真正优秀的官员 C . 科举考试难以取得突破 D . 统治者”重文”导致选官弊端丛生
  • 16. (2022·江西模拟) 唐初宰相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三省长官,即门下侍中、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称为四辅;一类是他官加“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者。他们都是“兼职宰相”,各有本署事务。所以,宰相通常是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回本署办公。这说明唐初(   )
    A . 三省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B . 三省长官都拥有决策权力 C . 君主专制受到了极大挑战 D . 制度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 17. (2023·广东模拟) 《开元天宝遗事》载:“李林甫有女六人……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族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下自选,可意者事(嫁)之。”又有《云溪友议》(唐代笔记小说集)载:“书生崔涯与妻子雍氏原本感情甚睦,但因崔生对妻雍氏之父不敬,其父久而不能容,呼女而出崔涯,令女与崔离异。”上述史料可以说明唐代( )
    A . 社会生活相对开放 B . 封建伦理已经瓦解 C . 女性实现婚姻自 D . 门第观念颇为流行
  • 18. (2022·模拟)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经济形态的转型 C . 税收制度的革新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9. 唐初中央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但中唐以后,在藩镇管辖的地区,以草市为中心的地方性市场星罗棋布,藩镇势力与商人结合,富商大贾“挟资行天下,所至州镇为右客,富人因以自高。”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
    A . 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表现 B . 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C . 朝廷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 D . 市坊制度瓦解的影响
  • 20. (2023·山东模拟) 唐中后期京畿乡村普通农民家庭收支情况一览表

    项目

    绢(绵)、布

    收入

    粮食52.2石

    绢(绵)2.5匹、布5端

    /

    支出

    夏秋税2.1石

    口粮39.5石

    其他5.5石

    制衣绵6两

    制衣布1端3丈

    夏秋税钱、榷酒钱2870文

    耕牛300文

    生产生活用品1322文

    盈亏

    5.1石

    (折合钱4080文)

    绢(绵)1.5匹、布3端2丈(折合钱1375文)

    -4492文

    据表可知,当时当地(   )

    A . 农民生活相对稳定 B . 社会阶层分化加快 C . 赋税改革深得民心 D . 货币经济发展迅速
  • 21.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 唐代的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资财雄厚的大富商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这反映了唐代(   )
    A . 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 B .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 . 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 D . 市场管理为富商把持
  • 22. 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札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
    A . 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 . 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 C . 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 . 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
  • 23.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亦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攻势。这在当时(   )
    A . 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 . 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 C . 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 D . 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战乱
  • 24. (2023高三上·宁化月考) 唐初,政府限制土地兼并,并强制富户帮助村里的贫困人群;唐中后期,由于均田制瓦解,政府开始以资产和田亩为标准征税,富户成了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并逐渐把持乡村权力,成为政府在乡村中的代理人。据此可知唐代(    )
    A . 统治者重视抑制贫富差距 B . 政府丧失了对乡村的管控 C . 社会变化影响了地方治理 D . 税收制度限制了土地兼并
  • 25.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玄学的兴起( )
    A . 使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B . 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C . 加强了儒学的哲学化倾向 D . 重建儒家统治理论
  • 26. (2022·菏泽二模) 下图是学者陶步克对南北创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的比较。这反映出(    )

    A . 南朝政治文化的成熟 B . 南北实力的此消彼长 C . 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D . 北朝政治文化的优势
  • 27. (2023·南通模拟) 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 )
    A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 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C . 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 D . 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
二、材料分析题
  • 28. (2022·浙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汉)武帝始以严助、主父偃入直承明,与参谋议,而其秩尚卑。卫青、霍去病虽贵幸,亦未干丞相、御史职事。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钱大昕《三史拾遗》

    材料二: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相关中央官制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代政事堂的演变,并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 29. (2022·浙江模拟) 隋唐是封建社会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材料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

    ——摘编自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1. (1) 根据材料一,简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从医学角度说明隋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2) 结合所学,以材料二的视角阐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三、论述题
  • 30. (2023高三下·恩施竞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唐朝常见的一些现象及唐朝的部分政策介绍。

    现象

    政策

    契丹人李光弼,尝谓,“吾乃祖本汉将,辱于单

    于之庭”,“壮士当建功大国”

    法律规定:“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突厥族出身的将领李怀让攀附汉将李陵为其

    先祖,认陇西为其郡望

    法律规定:“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

    为器户也。”

    突厥贵族出身的阿史那忠,说其“克承大禹

    □□□□茂业”,又说“今为京兆万年人也”

    太宗说:“不必猜忌异类,益德泽洽,则四夷可

    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安兴贵家族本是中亚的粟特人,却被说是“轩

    辕帝孙,降居弱水,安息王子,以国为姓”

    制定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制度。在赋税、徭

    役等方面,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

    在唐为官的高丽人泉男生篡志载其为“辽东

    朝鲜人”,后裔泉毖墓志中则载其为“京兆万

    年人”

    大量任用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到政府任官,并

    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力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

    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保留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有制度、风俗习惯、

    生产和生活方式,允许酋长之位世袭

    内迁的突厥阿史那氏改为史氏,回纥人唱没

    斯改名李思忠,等等

    制定宽松的宗教政策.允许各种宗教在境内

    传播,以满足不同民族和人群的宗教信仰

    需求

    注:熟户,指汉化的外来或少数民族人口;王人、即政府管理下的编户齐民。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主题明确,契合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