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尚书》 《战国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李奶奶: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才是低碳生活啊?
我:
李奶奶:哦,原来是这样。那我在生活中怎么去做呢?
我:
李奶奶:现在的小孩子真了不起,懂得这么多。回家就按照你们说的做。
示例:举行“低碳时代”故事会,收集环保主题事例。
旁征博引 妙批驳 阐明道理 巧立论 唇枪舌剑 罗列事实
《三礼第五》 |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__________”的大牌位。 |
《说文解字》第一 |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是指__________。 |
《四书第七》 | “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__________。 |
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②礼、乐、射、御、书、数
③天地君亲师
④《易》《书》《诗》《礼》《春秋》
⑤风、雅、颂、赋、比、兴
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
⑦天下为公
阅读方法一 | 浏览目录 | 全书共①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浏览目录有助于我们选择性阅读。 |
阅读方法二 | 依据兴趣 | 如果你对文字来源感兴趣,你可以阅读篇章是《②》 |
阅读方法三 | 归纳总结 | 《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源,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③的表现手法。 |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伤心。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的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意思。但是《左传》里所载的《春秋经》,获麟后还有,而且在记了“孔子卒”的哀公十六年后还有:据说那却是他的弟子们续修的了。
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 722~481);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是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攘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章节 | 内容 | 理由 |
《诗经》 | 阐述其来源,以及写法“赋、比、兴”,“风、雅、颂”等 | 巧用修辞,诗句优美,富有意境,借用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
① | ② | ③ |
汉代有五经博士:凡是一家一派的经学影响大的,都可以立博士。大戴仪礼学后来立了博士,小戴本人就是博士。汉代经师的家法最严,一家的学说里绝不能掺杂别家。但现存的两部“记”里都各掺杂着非二戴的学说。所以有人说这两部书是别人假托二戴的名字纂辑的:至少是二戴原书多半亡佚,由别人拉杂凑成的,可是成书也还在汉代。
上面文段选自著名学者(填人名)的《经典常谈》,文段中的“记”是指《》。“二载”分别有一部“记”,《》被更多的人诵习,因为它更容易。
任务一: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②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③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④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诗经》原句 |
原义 |
教化意义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 |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①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
② |
方法提要 |
阅读任务 |
选择性阅读: 目 的性较强,每次阅读 只关注某一方面的 内容,可以是需要阅 读的内容,也可以是 感兴趣的内容。 |
(1) 小文对《<诗经>二首》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结合 《<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 手法。 (2) 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 容是 (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节选《诗经》第四)
篇目 | 地位 | 写作对象 | 演变 | 特色 |
《说文解字》第一 | 我国文字学的古典 | 汉字 | 秦朝统一了文字(小篆文) |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①、转注、假借 |
《诗经》第四 | 我国最早的② | 诗歌 | 歌谣—乐歌—诗歌 |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
【知识链接1】精读的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写书评式阅读、摘记法阅读等。
【知识链接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
奋斗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美德。古人有祖狄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借光;程颐程门立雪;苏秦悬梁刺股。今人有海伦凯勒坚强毅力,改变人生;张海笛、桑兰不屈不挠,创造辉煌。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因为奋斗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有多少人通过奋斗谱写一段段历史。纵使社会多么黑暗,纵使人生多么艰难,我只需奋斗,便可朝阳四起。也许,这就是老舍最想表达的意境。我想这就是美德,就是奋斗的本质吧。
语段书自朱自清撰写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它是朱自清为 撰写的一部介绍 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