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g) |
O |
H |
||||||
能量/ |
249 |
218 |
39 |
10 |
0 |
0 |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链引发: ,
链增长:部分反应进程与势能变化关系如图(所有物质状态为气态)……
链终止: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Ⅰ
Ⅱ
Ⅲ
Ⅳ
已知: 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 ( 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 。
请回答:
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 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 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③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Ⅱ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 ,且第二步速率较慢(反应活化能为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画出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起点从 的能量 ,开始(如图2)
。
催化剂 | 转化率 | 转化率 | 产率 |
催化剂X | 19.0 | 37.6 | 3.3 |
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X作用下, 氧化 的主要产物是,判断依据是。
②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 的选择性(生成 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的物质的量之比)。在 ,乙烷平衡转化率为 ,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 。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吸收CO2的主要化学反应:
2NH3(aq)+CO2(g)+H2O(l)(NH4)2CO3(aq)+99.3kJ
NH3(aq)+CO2(g)+H2O(l)NH4HCO3(aq)+26.4kJ
2NH3(aq)+CO2(g)NH2COONH4(aq)+135.9kJ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a.2v(CO2)正=3v(H2O)逆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写出氨基甲酸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乙醇胺
的电子式为。
“重整系统”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
②ΔH2
已知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 ||||||
键能 | 745 | 351 | 436 | 414 | 347 | 460 |
则=。
通电时,阳极有机产物是(填结构简式)。
则CO2的氢诱导活化反应方程式为,过程3的最终产物为,过程4发生扩散吸附的微粒为。
①甲烷脱氢过程中最大活化能步骤为。(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②Sn12Ni、Pt12Ni、Cu12Ni三种催化剂催化甲烷脱氢过程的脱氢速率分别为v1、v2、v3 , 则脱氢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Sn12Ni双金属团簇具有良好的抗积碳作用,有效抑制碳沉积对催化剂造成的不良影响,请结合图示解释原因:。
①关于上述平衡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n(CH4):n(CO2)=2:1
B.将H2O(g)液化,可以提高主反应的速率
C.若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甲烷转化率小于40%
D.若降低反应温度,主、副反应均逆向进行
②DRM反应的Kp=(列出计算式即可,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①下列分步反应中,能垒最大的是(填标号)。
a.A→Bb.C→Dc.F→G
②A→B中,断裂共价键吸收的总能量催化剂吸附放出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D→E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容器I中为(填“绝热”或“恒温”)过程。判断的依据是。
②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B.反应容器中H2的质量分数不变
C.2v正(H2)=v逆(H2O)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该反应的焓变,即ΔH不变
③n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中的(Kpa-1)。(提示: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Kp ,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化学键 | H—H | C=O | H—O | C—H | C—O |
E(kJ/mol) | 436 | 745 | 465 | 413 | 351 |
写出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该过程容易产生副产物。
②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需要降低某步骤的能量变化,写出该基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a:CO2(g)+3H2(g)CH3OH(g)+H2O(g) △H1;
反应b:CO2(g)+H2(g)CO(g)+H2O(g) △H2>0。
在传统的催化固定反应床(CFBR)中,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通常都比较低,科学团队发展了一种具有反应分离双功能的分子筛膜催化反应器(MR)用于CO2催化加氢制备甲醇,极大地改善了该问题,原理如图所示。
保持压强为5MPa,向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CO2和H2 , 不同反应模式下CO2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 | 反应模式 | 压强/MPa | 温度/℃ | CO2转化率 | CH3OH选择性 | |
① | CFBR | 3 | 5 | 250 | 25.6 | 61.3 |
② | CFBR | 3 | 5 | 230 | 20.0 | 70.0 |
③ | CMR | 3 | 3 | 260 | 36.1 | 100 |
已知CH3OH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H3OH的百分比。
CFBR模式时,投料比=3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下列说法能作为反应a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是____(填选项字母)。
第一步: 2NH3(g)+CO2(g)NH2COONH4(s) ∆H1
第二步:NH2COONH4(s) CO(NH2)2(s)+H2O(g) ∆H2
①图中ΔE=kJ/mol。
②反应速率较快的是反应(填“第一步”或“第二步”),理由是。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2 mol的CH4和CO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 +CO2 (g) 2CO (g)+2H2(g),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反应速率: 2v正(CO2)=v正 (H2) D.同时断裂2molC- H键和1 molH-H键
②由图乙可知,压强p1P2 (填“>”“<”或“=”,下同); Y点速率v正 v逆。
③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x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p,则X点对应温度下的Kp=(用含P2的代数式表示)。
在强酸性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可制得乙烯,其原理如图丙所示: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该装置中使用的是(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I.工业上主要采用乙烯直接水合法(CH2 =CH2+H2O→CH3CH2OH)制乙醇。
i. CH2 =CH2+H3O++H2O
ii. +H2O
iii. +H2OCH3CH2OH+H3O+
随着反应进程,该过程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下同)。
a.该反应过程中i~ iii步均释放能量
b.第i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决定总反应速率
c. 和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投料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中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 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容器内不再变化
e.断裂3NA个H-H键的同时生成l.5NA个水分子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①
②如图,若 ,反应1、2和3的y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对应于反应3的线是 (填a、b或c)。
③一定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中 与 的物质的量之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①一定温度下,反应后测得各组分的平衡压强(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 、 、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②维持与①相同的温度和总压,提高水蒸气的比例,使 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到90%,则原料气中水蒸气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以固体催化剂M催化变换反应,若水蒸气分子首先被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吸附而解离成氢气和 ,能量-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催化反应历程(反应机理):
步骤Ⅰ: ;步骤Ⅱ:。
①CO还原NO的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kJ·mol-1 , 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是;CO还原NO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将一定量的污泥投加到水泥预分解炉内,控制燃烧温度为1200 ℃,测得燃烧过程中NO的浓度和O2、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0~50 s内,以NO表示的反应速率v(NO)=mol·L−1·s−1;图中表示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填“a”或“b”)。
①“还原气氛”下,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填标号)。
A.T=1473,KSR1=0.75 B.T=1573,KSR1=1.2 C.T=1673,KSR1=0.85
②“氧化气氛”下,当KSR1=1.2时,NO的还原效率低于“基准”的原因是。
可用作合成氨的催化剂有很多,如Os,Fe,Pt,Mn,Co等金属及相应的合金或化合物。该反应在LaCoSi催化作用的化学吸附及初步表面反应历程如下:
注:方框内包含微粒种类及数目、微粒的相对总能量(括号里的数字单位:eV),TS 表示过渡态,*表示吸附态。
①写出N2参与化学吸附的反应方程式。
②以上历程须克服的最大能垒为eV。
①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②T2温度下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5%,则此时v(正)v(逆)(填“>”、“<”或“=”)。
③能否由图中数据得出温度T1和T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Arrhenius提出:溶剂在液态下能自发发生电离,产生溶剂阳离子与溶剂阴离子的现象,称为自耦电离,如液态水的自耦电离方程式为:2H2OH3O++OH-。在液氨中也存在类似的自耦电离,试写出液氨中NH4Cl与NaN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20℃时,利用NH3(g)、CO2(g)和H2O(l)制备NH4HCO3(aq) 的最佳曲线是(填“A-H2O”或B-H2O”)。
②B点可得到的产品是(填化学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