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和热的测定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6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辽宁)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1·河北) 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甲测定醋酸浓度 B . 图乙测定中和热 C . 图丙稀释浓硫酸 D . 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 3. (2016·万载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要记录体系达到的最终温度 C .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率 D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 4. (2021·泸县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错误的是(   )
    A .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需要准确读取酸碱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 B . 将4.0g NaOH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配制1.000mo/LNaOH溶液 C .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以依次通过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浓H2SO4 D . 探究Fe2+能转化为Fe3+ , 可以向FeCl2溶液中依次滴加KSCN溶液、氯水
  • 5. (2021·合肥模拟)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实验①制备并收集少量氨气 B . 实验②推断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C . 实验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D . 实验④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 6. (2021·临汾模拟)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省略夹持装置),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有几项(   )

    实验器材

    相应实验

    量筒、温度计、烧杯、碎纸条、盖板

    中和热的测定

    烧杯、分液漏斗

    用饱和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量筒、玻璃捧、烧杯、 容量瓶

    用浓盐酸配制 的稀盐酸溶液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石棉网

    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

    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

    从食盐水中得到 晶体

    A . 2项 B . 3项 C . 4项 D . 5项
  • 7. (2021·怀化模拟)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非金属性

    分离溴苯

    测定中和热

    证明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1·宿迁模拟)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OH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测得溶液温度高于室温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原Na2SO3溶液已变质

    C

    向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铵溶液,溶液pH增大

    醋酸铵溶液呈碱性

    D

    向含有少量CuCl2的MgCl2溶液中,滴加几滴氨水,产生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0·哈尔滨模拟)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熔化Na2CO3 B . 保存液溴 C . 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溴的苯溶液 D .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 10. (2022·河南模拟)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图1装置测定中和热 B . 用图2装置制取溴苯并验证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 . 用图3装置溶解并配制500mL0.1mol·L-1NaOH溶液 D . 用图4装置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乙烯
  • 11. (2022高二上·红桥期末)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A . 秒表 B . 滴定管 C . 胶头滴管 D . 简易量热计
  • 12. (2022高二上·十堰期末) 下列装置使用符合题意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 ①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 . ②测定的浓度 C . ③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 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 13. (2022高二上·广州期末) 下列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 B .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溶液 C .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测得偏小 D . 中和滴定时,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如果用待测液润洗,不影响测定结果
  • 14. (2022高二下·杭州期末) 下列操作规范(或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制取乙酸乙酯 B . 测定中和热 C . 稀释浓硫酸 D . 测定醋酸
  • 15.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 在实验室中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与中和滴定实验,一定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 16. (2022高二下·南充期末) 已知:反应   。现分别取50mL 0.50mol/L醋酸溶液与50mL 0.55mo/L NaOH溶液进行反应,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该反应的反应热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烧杯和大烧杯的杯口应相平 B .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反应更充分 C . 为了让反应充分进行,NaOH分三次倒入 D . 该实验测得的反应热
  • 17. (2022高一下·南开期末)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 用 0.5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与 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 18. (2022高一下·景德镇期末) 室温下,用50mL 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用相同形状的细铜丝代替仪器a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所测中和热将偏小 B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 则反应的中和热 C . 该实验最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3次 D . 若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温度差平均值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若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的密度都是)。则生成1mol(l)时的反应热
  • 19. (2022高一下·十堰期末) 采用50mLNaOH溶液和50mL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仪器M的名称为玻璃搅拌器 B . 碎泡沫塑料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C . 加入试剂时,应缓慢加入,防止液体飞溅 D . 可用50mL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
  • 20. (2021高二上·济宁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B . 用湿润的试纸测氯水的值,测定值偏大 C . 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混合,所测温度值偏高 D . 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结果偏低
二、非选择题
  • 21. (2015·奉新模拟) 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1. (1)

      配制0.50mol/L NaOH溶液

      a.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b.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2. (2)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

      b.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22. (2022高二上·河北期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1. (1) I.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

      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的原因是

    2. (2) 以下操作可能会导致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数值偏大的是____。
      A .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 量筒量取量取稀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 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3. (3) Ⅱ.某学生用0.1032mol·L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HCl溶液的体积/mL

      待测

      NaOH溶液的体积/mL

      1

      27.84

      25.00

      2

      27.83

      25.00

      3

      27.85

      25.00

      配制250mL0.1032mol·L-1的HCl溶液,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4. (4) 若用酚酞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直到加入酸后,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内不变色。
    5. (5) 滴定过程中观察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 (6) 计算待测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23. (2022高二下·达州期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1. (1) I.中和热的测定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B的名称。使盐酸与溶液充分混合的操作是

    2. (2) 盐酸和溶液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平行做3次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平均温度差(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4

      3.2

      2

      26.1

      26.3

      26.2

      29.3

      3

      25.9

      25.9

      25.9

      29.1

      近似认为盐酸和的密度都是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 中和热(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 (3) 实际测定值与理论值()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
      A . 配制溶液时,定容采用俯视读数 B . 实验时使用铜制搅拌棒 C . 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 . 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溶液的温度
    4. (4) II.用溶液通过滴定方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

      酸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操作是

    5. (5) 滴定时选择的指示剂是,终点的现象是
    6. (6) 取稀释10倍的白醋样品 , 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的体积。则该白醋的总酸量是
  • 24. (2022高一下·南开期末) 某化学小组用50mL0.50mol/LNaOH溶液和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 (1) 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称量NaOH固体 g。
    2. (2) 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量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
    3. (3) 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NaOH

      1

      25.0℃

      25.0℃

      29.1

      2

      25.0℃

      25.0℃

      29.8

      3

      25.0℃

      25.0℃

      28.9

      4

      25.0℃

      25.0℃

      29.0

    4. (4) 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25. (2020二上·宜春期末)        
    1. (1) Ⅰ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回答下列问题:

      用标准的硫酸滴定待测的 溶液时,终点现象是:

    2. (2)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硫酸溶液的体积为

    3. (3) 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测定次数

      待测 溶液的体积/

      硫酸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可得该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 (4) 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 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硫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硫酸
      A . 读取硫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B . 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 . 锥形瓶用水洗涤后,用待测液润洗
    5. (5)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也可用于其它类型的滴定。如:一种测定水样中 的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向锥形瓶中加入处理后的水样25.00 , 加入几滴 溶液作为指示剂。

      第2步:加入 溶液(过量),充分摇匀。

      第3步:用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计算该水样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已知: )。

    6. (6) Ⅱ、某实验小组用 溶液和0.50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溶液和30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测得起止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近似认为 溶液和0.50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则计算得中和热 (取小数点后一位)。

    7. (7) 上述实验结果与-57.3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溶液的温度

  • 26. (2021高二上·资阳期末)             
    1. (1) I.分别取40mL 0.50mol/L盐酸与40mL 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H。请回答下列问题:
      本实验除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大小烧杯间需要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
    2. (2) 若某同学通过该实验测定出中和热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序号)。
      A . 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B . 分多次将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 . 将盐酸错取为等浓度的醋酸
    3. (3) Ⅱ.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溶液、溶液、淀粉三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滴入溶液后溶液变蓝)

       

      向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用量/

       

      0.1溶液

      0.1溶液

      0.1溶液

      淀粉溶液

      时间/s

      25℃

      20.0

      10.0

      5.0

      1.0

      0.0

      40℃

      20.0

      10.0

      5.0

      1.0

      0.0

      25℃

      20.0

      5.0

      5.0

      1.0

      V

      写出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表中的V=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5. (5) 对比实验①②可推测实验结论为
  • 27. (2021高二上·南开期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50mL 0.50mol/L盐酸和50mL 0.55mol/L NaOH溶液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

      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的原因是

    2. (2) 若两种溶液的密度均为 , 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 反应过程中测得体系温度升高3℃,则该反应放出kJ热量。
    3. (3) Ⅱ.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生成的反应中,存在如下平衡:。取两个封装有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将它们分别浸在盛有热水、冷水的大烧杯中。片刻后,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浸在(填“热水”或“冷水”)中的颜色更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 (4) ⅢI.简易原电池反应。

      培养皿内装有含NaCl饱和溶液的琼脂,再滴入5~6滴酚酞溶液和溶液,混合均匀,铁钉用砂纸磨光,缠上铜丝放入培养皿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没有缠铜丝的铁钉附近产生色的(填化学式)沉淀;铜丝周围的现象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8. (2021高二上·河北期末)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I、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量热计来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装置如图所示。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2. (2) 做一次完整的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
    3. (3) 现用50mL0.5mol·L-1的稀盐酸与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以下操作可能会导致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数值偏大的是____。
      A .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 量取稀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 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4. (4) II、某同学欲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ol/L的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移取20.00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

      ②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③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④取标准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处。

      ⑤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序号)。

    5. (5) 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
    6. (6) 步骤⑥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直到加入酸后,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内不变色。
    7. (7) 结合下表数据,计算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0.00

      2.34

      20.39

      第二次

      20.00

      3.20

      23.20

      第三次

      20.00

      0.60

      20.80

  • 29. (2021高二上·集贤期末)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完成以下实验填空:
    1. (1) 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g。
    2. (2)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搅拌方法是

    3. (3) 取溶液和25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

      温度差平均值

      /℃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6

      a

      2

      27.0

      27.4

      27.2

      31.8

      3

      25.9

      25.9

      25.9

      30.3

      4

      26.4

      26.2

      26.3

      31.9

      表中的℃。

    4. (4) 近似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 则中和热(取小数点后两位)。
  • 30. (2021高二上·遂宁期末) 取50mL0.50mol·L-1NaOH溶液和30mL0.50mol·L-1硫酸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重复进行三次实验,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2. (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硫酸与NaOH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②2.4℃,③2.5℃。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4. (4)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57.3kJ·mol-1):
    5. (5)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 量取H2SO4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 把NaOH溶液一次快速地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 . 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31. (2021高二上·舟山期末)            
    1. (1)  (Ⅰ)某实验小组用简易量热计(如图)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从而求得中和热。实验步骤如下:

      (i)用量筒量取50 mL 0.5 mo/L的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下问)。                  ▲                   , 擦干备用。

      (ii)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的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iii)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                  ▲                  。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iv)重复上述步骤(i)~(iii)两次。

      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操作,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NaOH溶液的浓度略大于盐酸的目的是

    2. (2) (Ⅱ)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氧化性较强的 , 利用滴定原理测定含量的方法如下:

      步骤i:量取25.00 mL废水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

      步骤ii: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iii: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指示剂。用       式滴定管量取0.1000  溶液进行滴定,数据记录如表:()

      滴定次数

      溶液起始读数/mL

      溶液终点读数/mL

      第一次

      1.02

      19.03

      第二次

      2.00

      19.99

      第三次

      0.20

      步骤 iii中量取溶液选择的是(填“酸”或“碱”)式滴定管或通用型滴定管;

    3. (3) 步骤 iii中滴加的指示剂为,滴定达到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
    4. (4) 步骤 iii中的读数如图所示,则:

      的含量为(保留2位小数)

    5. (5) 以下操作会造成废水中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
      A .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 B . 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 .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 . 量取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 32.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用广谱高效的二氧化氯(ClO2)替代液氯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氯代物。
    1. (1)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硫酸酸化后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化学小组欲对用ClO2消毒过的自来水进行氯元素含量的测定(假设ClO2全部转化为Cl),进行如下实验:向20.00mL水样中加几滴K2CrO4溶液作指示剂(利用Ag+和CrO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用0.0010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

      ①下列操作顺序是:()→()→()→ A→C→()→()(用序号字母填写)

      A.移取20.00 mL待测水样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K2Cr2O7试液

      B.重复实验2次

      C.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垫上白纸

      D.在清水洗涤后,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E.取标准液注入滴定管至刻度线0以上2~3cm,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F.用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时,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G.排气泡后,记下读数V1

      ②盛装上述待测液和标准液需要用到的滴定管分别为 (填“甲”或“乙”)

      ③下列操作或误差判断正确的是

      A.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B.锥形瓶清洗后需要用待测水样润洗2~3次

      C.滴定完成后,俯视滴定管读数,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

      D.若滴定结束发现滴定管中出现气泡,则使结果偏低

      ④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前读数/mL

      1

      0.10

      12.22

      2

      1.25

      13.37

      3

      0.82

      14.52

      则:该水样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 33. (2021高二上·成都期末) 某学生用0.1000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移取25.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②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③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④把盛有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⑤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1. (1)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 (2) 上述操作②的目的是。在进行操作④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下图中的(填正确答案标号)。

      若用25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10”处时,管内液体的体积(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mL B. =15mL C. <10mL D. >15mL

    3. (3) 步骤③中的滴定管是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4. (4) 当步骤⑥中待测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即达到滴定终点。NaOH溶液开始时的读数及滴定结束时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待测盐酸溶液体积(mL)

      滴定开始读数(mL)

      滴定结束读数(mL)

      i

      25.00

      0.00

      19.95

      ii

      25.00

      1.10

      18.30

      iii

      25.00

      0.20

      20.25

      请计算滴定过程中消耗的V(NaOH)=,待测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5. (5) 下列操作会导致上述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滴定达到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B .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取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C .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就装入盐酸待测液 D . 滴定时碱式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洒落在锥形瓶外
  • 34. (2021高一下·龙泉驿期末) 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已知: , 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若将A换为“铜丝搅拌棒”测得的(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 (2) 若用配制成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kJ。
    3. (3) Ⅱ.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为中国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飞船由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使用煤油为燃料

      煤油的主要成分为 , 已知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1386.2kJ热量;。则表示煤油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4) 前期的火箭曾用液态肼()与双氧水反应来提供能量。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 (5) Ⅲ.将氧化铁还原为铁的技术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炉炼铁中发生的部分反应为:

      已知。则高炉内被CO还原为Fe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 (6) 碳(s)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CO,但同时也有部分生成 , 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应: , 计算时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有。若根据上述信息可计算出该反应的kJ/mol。
  • 35. (2021高一下·新余期末)         
    1. (1) Ⅰ.如图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

      在锌与稀盐酸的反应中, (填“>”或“<”或“=”)

    2. (2) 工业上利用 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已知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436

      343

      1076

      465

      413

      生成 放出 热量。

    3. (3) 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步骤如下。

      a.用量筒量取 盐酸倒入如图装置的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b.用另一量筒量取 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c.将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①实验中,倒入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一次性快速倒入   B.分3次倒入   C.边搅拌边慢慢倒入

      ②若将各含 溶质的 稀溶液、 稀溶液、稀氨水,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则 的关系为

    4. (4) Ⅱ.甲烷燃料电池。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消耗甲烷11.2L(标准状况下时),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