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4...

更新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35小题共70分)
  • 1.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如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

    《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

    《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A . 主张君权至上 B . 倡导家国一体 C . 推崇权力一元 D . 强调政治伦理
  • 2. (2022高二下·宾县月考) 下图是秦王朝修建的秦驰道示意图,这一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 . 彰显秦王朝统一的气势 B . 巩固秦王朝的大一统 C . 促进全国经济文化交流 D . 方便文书的上传下达
  • 3. (2022高二下·普宁期中) 《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   )
    A . 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 B . 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 C . 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 D . 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 4.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逾千家。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这表明张仲景(   )
    A . 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B . 与孔子一样关注民生 C . 对中医学贡献巨大 D . 受到历代学者的尊重
  • 5.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A . 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 . 气候条件变化 C . 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 . 南方经济发达
  • 6. (2023高二下·合肥月考) 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
    A . 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 B . 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 . 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 D . 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 7. (2023高一上·泸县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 .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 .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 8.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
    A .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 . 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C . 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 9.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 . 决定了城市兴衰 B . 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 . 便利了商贸往来 D . 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 10.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是异端”,“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一思想(   )
    A . 否定儒家传统伦理观 B . 体现儒学的世俗化倾向 C . 继承程朱理学的精髓 D . 代表新兴市民思想崛起
  • 11. (2022高二下·大庆期中) 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   )
    A . 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 B . 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 C . 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 D . 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
  • 12.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中华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国粹,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强调武技与武德同时修炼,《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习武者要具备“七德”:“止戈为武……夫武 ,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这说明中华武术(   )
    A . 内涵偏重武德 B . 技击水平领先 C . 蕴含家国情怀 D . 群众基础深厚
  • 13. (2024高一下·隆回期末)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变迁 B . 区域分工的出现 C . 人口政策的调整 D . 高产作物的传入
  • 14. (2022高二下·宾县月考) 1911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   )
    A . 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 B . 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C . 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 D . 意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 15. (2024高三下·涪城模拟) 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李汉俊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胡汉民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 . 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 C .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 D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束缚
  • 16. (2022高二下·普宁期中) 初到桂林的外地人,一接触桂林菜,免不了会喊一声:“桂林菜真辣!”其实传统桂林菜口味清淡、干香、鲜咸;近代以来,随着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的开通以及抗战的爆发,大批湖南人涌入,随之带来了嗜辣的食俗。这主要反映出(   )
    A . 交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B . 湘菜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C . 人口迁徙影响饮食习惯 D . 各地区的饮食口味在不断变化
  • 17.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图2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图(单位:万千米)这反映该时期的中国(   )

    图2

    A .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 . 高速公路在交通中居主导地位 C . 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 D . 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
  • 18. 古希腊大部分城邦土地贫瘠、物产短缺,粮食依赖进口,居民们为了生存被迫对外殖民,这样带来了频繁跨越地中海的远距离航行。据此可知,这种远距离航海(   )
    A . 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B . 促进了希腊城邦工商业贸易繁荣 C .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D .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 19.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古希腊人常将陶瓶用作盛具、炊具、摆设、礼器等,许多古希腊陶瓶上绘有体育运动方面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 . 城邦公民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B . 民众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 C . 体育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D . 公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 20.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但到了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一现象(   )
    A .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B . 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 C .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 21.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据《阿提卡之夜》记载,罗马法律规定,准许特定的节日开销100阿斯,婚礼容许花200阿斯,其他普通日子则多的只能花费30阿斯,少的则只有10阿斯,此外还规定了每天对干肉和咸鱼的固定限用重量。这些规定(   )
    A . 有助于社会风尚的改善 B . 侵犯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C . 体现平民的利益与要求 D . 限制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 22.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 . 佛教 B . 印度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23. (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 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 融合与吸收 B . 交流与改造 C . 模仿与超越 D . 传承与复兴
  • 24.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史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①形成众多的本土宗教                 ②诞生歌颂神明的诗集

    ③建筑艺术宗教色彩浓厚               ④吴哥窟体现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5. (2022高二下·佛山期中) 《拉丁美洲史稿》书中提到:“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   )
    A . 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 B . 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 C . 说明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衰 D . 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 26.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1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图1

    A . 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 . 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 . 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 . 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 27. (2024高二下·开学考) 1666年,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造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该运河是(   )
    A . 米迪运河 B . 伊利运河 C . 苏伊士运河 D . 巴拿马运河
  • 28.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 在墨西哥城繁华的卡德纳斯大道“三文化”广场上,至今屹立一碑,碑文对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作如是评说:“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说明(   )
    A . 人口流动推动文明交融 B . 全球普遍联系逐渐建立 C . 自由移民促进美洲发展 D . 人口迁移导致“人口置换”
  • 29. 在古代,旅游多是限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到了近代,旅游主体队伍日益驳杂和扩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在本国、本民族的疆土上游历观光,竟相憧憬并实践着跨海到异域畅游。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殖民扩张的进行 B . 思想解放的推动 C . 国家政策的转变 D . 交通成本的降低
  • 30. (2022高二下·宾县月考) 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表明疫病(   )
    A . 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 . 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 . 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 . 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 31. (2024高二下·黔西月考) 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 . 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 . 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 . 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 . 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 32. (2022高二下·广州月考) 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
    A . 防疫措施未执行到位 B . 新病毒传染性非常强 C . 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D .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 33.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的目的是(   )
    A . 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B . 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C . 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D . 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
  • 34.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由地方总督兼任,钦办与西方各国通商事务,无专设衙门。其握有驭夷之权,“相机妥办”,化解各种交涉事端。可见,清政府(   )
    A . 因与外国通商专设正式外交官 B . 天朝上国的观念已被完全摒弃 C . 尚未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和制度 D . 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35.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实证古代西亚文明的是(   )

    ①恰塔尔·休于遗址

    ②《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

    ③莎草纸残卷

    ④《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
  • 36.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 (1) 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 (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 (4) 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 37.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到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主要贸易通道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评述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提示:注意评述类问题的基本角度,叙述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