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年小语五升六暑假衔接练习:11 阅读鉴赏

更新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42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语段阅读
  • 1. (2023五下·莲湖期中) 课内阅读(默读课文选段,并填空或简答)。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竞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 (1) 填空。

      ①课文选段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

      ②“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一句话中“这种念头”是指,毛主席打消这种念头的原因是

    2. (2) 毛主席最后作出了什么决定?你感受到了毛主席怎样的胸怀?
  • 2. (2023五下·兴仁月考) 课内阅读。

    军神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1. (1)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描写,句中的“你”指,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
    2. (2) 加点词语“居然”的意思是,从中可以体会到
    3. (3) 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在想:;沃克医生在想:。读了选文,我想说:“。”
  • 3. (2023五下·中期中) 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 (1)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的 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
    2. (2)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3. (3) 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毛泽东凡人的情怀?用横线画出。
    4. (4) 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毛泽东伟人的胸怀?用波浪线画出。
    5. (5) 选段歌颂了毛主席怎样的品质和胸怀?
  • 4. (2023五下·安阳期中) 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 (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小说《》。
    2. (2) 选文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的。
    3. (3) 选文通过“……愿意……就……”的句式描写了园子里沐浴在阳光下的一些景物,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说出你的理由。
    4. (4) 在萧红眼中,祖父的园子是特别的。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 . 正是因为孩童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 . 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写出了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 C . 作者能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 . 祖父是个懒惰的人,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
  • 5. (2023五下·泾阳期中) 语段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

    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 (1) 这段话描写了
    2. (2) 从这段话中,能感受到生活在园子中的“我”是 的。

      园子中的一切也都是的。

    3. (3) 读画横线的句子,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这两句话表现了园子中的植物自由生长的状态 B . 因为“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 C . 祖父和“我”在园子中是为了体验耕种的乐趣,并不在意蔬菜的收成。 D . 作者将情感寄托在园中的景物上,这两句话是把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
    4. (4) 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了,就像 似的。了,就像 似的。

  • 6. (2023五下·虞城月考) 课内阅读。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 (1) "撕得更凶了"中“凶"的意思是(    )。
      A . 不幸的 B . 厉害,过甚 C . 指杀伤人的行为
    2. (2) 从哪里可以看出猴子更加放肆了?在文中找出来。
    3. (3) 摘录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
    4. (4) 那个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 7. (2023五下·亳州期中) 课内阅读。

    田忌赛马<节选>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蠃了齐威王。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1. (1) 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并写出对应的比赛结果。

    2. (2) 根据上面的对阵图,分析孙膑这样制定策略的思维过程。

      如果按之前的方法,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那么;但如果,就可以实现三局两胜,用一次失败换取全局胜利,何乐而不为呢?

    3. (3) 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

      齐威王:

      孙膑:

    4. (4) 如果田忌每一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脚力弱得多,那么田忌按孙膑的策略还能取胜吗?为什么?
  • 8. (2023五下·隆阳期中)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絮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努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智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 (1)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写的古典名著《》中的一段改写的。
    2. (2) “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查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解释应选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又写出了曹操的性格特点。
    4. (4) 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 使船两面受箭。 B . 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停在江中受箭。 C . 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5. (5)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 . 胆子很大。 B . 很喜欢喝酒 C . 胸有成竹,洞悉曹操的性格特点。
  • 9. (2023五下·郏县期中) 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选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 (1) 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②“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③“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2. (2) 阅读短文,你认为诸葛亮立下的“军令状”是,之所以敢立“军令状”的原因是,他立“军令状”后周瑜高兴的原因是
    3. (3) 选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人物?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10. (2023五下·苍溪期中) 课内阅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声不吭:

      汗如雨下:

    2. (2) “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主要是对人物的描写,说明此时他
    3. (3) 沃克医生“惊呆”的原因是
    4. (4) 短文在刻画人物上采用了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但最突出的是通过人物描写、描写、描写的直接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
    5. (5)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联系短文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
  • 11. (2023五下·富顺期末) 现代文阅读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 zhè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材)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绵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一一被底下幼稚(zhuī 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形。
    2. (2) 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3. (3) 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

      a.做骨架    b.勾勒图案    c.做放线    d.挑竹篾    e.烤竹篾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5. (5)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他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 12. (2023五下·富顺期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

    [材料一]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 本材料中“中国的老玩意儿”分别指的是。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你还知道中国的老玩意儿有等。
    2.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人们在春节张贴年画是为了驱凶避邪、祈福迎祥。

      灯彩有冰灯、纱灯、宫灯等多种花色。

      剪纸用任何材料都能制作,这种民间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

    3.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的对象是中国老玩意儿。 B .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这些老玩意儿不能丢掉,不能失传,一定要传承下去。 C . “灯彩”就是椭圆形的、红色的灯笼。 D . 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喜欢这些传统的中国老玩意儿。
  • 13. (2023五下·期末)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不久前,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 照片中,一个男孩走在前面,而一位可能是孩子奶奶的老人,躬着腰跟在后面。老人的背上有一只书包。照片下面配了一段文字:“孙子比奶奶要高出一头,书包却在奶奶佝偻的背上。”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决定来一个“真相调查”。

    连日来,记者在放学时间段走访了多所小学,发现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均有发生,尤其在低年级家长中更是普遍存在。一名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和我们上学时相比,我觉得现在的书包好重。如果因为书包的重量影响发育,就因小失大了。”

    为了更加精准了解书包重量,经过本人同意,记者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林的书包进行称重,测得重量约为6千克(下图)。 

    材料二:

    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如果连续20分钟背重量占体重15%的书包,其脊椎便会矮缩6至8毫米,长期更会引致腰背痛、走路驼背、脊柱侧弯等,造成“长得慢,缩得快”的快速老化风险。

    近几年来,身边有颈椎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已呈低龄化趋势,专家表示,伏案时间长、姿势不正确、书包重量大是加重孩子颈椎负担的“罪魁”。

    材料三:

    《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中规定学生背负的书包总重量不应超过孩子体重的10%。也就是说一个20千克的孩子,装了书本之后的书包最好不要重于2千克。按照这个标准,某小学根据全校学生体重调研结果,整理出书包重量控制表(下表)。

    年级 学生平均体重 书包重量控制
    24.0千克 2.5千克
    27.5千克 3.0千克
    30.6千克 3.0千克
    34.0千克 3.5千克
    38.3千克 4.0千克
    47.1千克 4.5千克
    1. (1) 联系上下文,材料一中“佝偻”的意思是
    2. (2)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出现这么多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越来越溺爱。

      ②造成学生群体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小鹿体重35千克,书包抽测时.发现他的书包重最为3.2千克。他的书包超重了。

    3. (3) “双减”之后,班级决定开展“给书包减重、为身休减负”项目化活动。

      ①同学们讨论“书包减重”,你赞同小林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小林:书包里的东西虽然多,但是每一样都是有用的。而且我的个子高,力气大,完全背得动书包。我觉得不需要开展“给书包减重”活动。到时候书包是“减肥”了,可是上课时的工具却没有带,还要叫家长送,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我(赞同 不赞同)小林的观点:

      ②一周后,班级开展了书包重量抽查活动。经过称重,小林的书包还有5千克(见下图)。

      但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减轻书包的重量了。请用你的聪明才智帮他想办法。

  • 14. (2023五下·通州期中) 阅读。

    白雪塑像

    许行

    ㅤㅤ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习桌,桌上放着儿子的课本和作业本。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ㅤㅤ这张学习桌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支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①震动,儿子写作业的思路就会被打断。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ㅤㅤ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ㅤㅤ“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ㅤㅤ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ㅤㅤ“爸爸,你别出去了。”儿子阻拦爸爸。

    ㅤㅤ“不,爸爸有点事。”

    ㅤㅤ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儿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ㅤㅤ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儿子临近期末,功课紧,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头复习功课。等至复习结束,他的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②震动,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说完竟呜咽起来。

    ㅤㅤ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 (1) “这个小屋负荷太重”一句的意思是
    2. (2) 短文中①处的“震动”的意思是 ,②处的“震动”
    3. (3) 短文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
      A . 家中地方小,爸爸连大一点的房子都买不起。 B . 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 C . 爸爸患有支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4. (4) 下列三个词语表达了不同情况下儿子对爸爸咳嗽这件事的不同感受,将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心酸

      B.苦恼

      C.震动

      ①儿子写作业思路被打断时

      ②晚饭后爸爸躲出去时

      ③爸爸站在风雪中时

    5. (5) “儿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指的是儿子明白了什么?

    6. (6) 这篇短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5. (2023五下·沧县期中) 阅读。

    雪山上的小太阳

    ㅤㅤ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了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ㅤㅤ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了,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ㅤㅤ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ㅤㅤ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了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气息,所有人都沉默了。

    ㅤㅤ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 (1) 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2. (2) 品读人物细节,感受人物品质。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的品质。
    3. (3) 从短文第4自然段“所有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 。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
    4. (4) 下列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 . 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总穿着一件红毛衣,红艳艳的 C . “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 . “小太阳”一点儿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 16. (2023五下·莲湖期中) 课外阅读(阅读选文,并作答)。

    江姐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驶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喊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被转移,心里很难过。

    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同牢房的人忍不住眼泪,哭了起来。

    这时,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一批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讲完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把室内看了一遍。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选自《红岩》,有删改

    1. (1)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江姐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江姐对生活的以及面对死亡的的革命精神。
    2. (2) 面对“转移”,江姐做了哪几件事?
    3. (3) 文中“最后考验的时候”指什么?从江姐的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 (4) 你想对“江姐”等革命先烈说些什么?
  • 17. (2023五下·龙华期中) 触摸汉字童年,感受华夏文化

    [材料一]

    ①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般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多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将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 发展时期”“继续 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

    1. (1) 甲骨文是刻在上的文字。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甲骨不曾被作为中药使用。

      ②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③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有些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3. (3) 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4. (4)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说说你对汉字还有哪些了解?
  • 18. (2023五下·龙华期中) 趣读古典名著,细品百味人生

    西游记(节选)

    ①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里,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撤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 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官与我。”

    ②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 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又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③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 (1) 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的哪一回? (    )
      A .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B .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C .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D .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2.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一猜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中“庄尊”一词的意思是(    )
      A . 不正经 B . 正经、庄重 C . 假装能干的样子 D . 放心、不担心
    3. (3) 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悟空大闹天宫,玉帝请来了佛祖。

      故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4. (4) 对于孙悟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个大胆的、富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个不自量力、争强好胜的顽劣泼皮。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5. (5) 除了孙悟空外,《西游记》中还有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尝试写一写他的性情特点,并举一例简要说明。
  • 19. (2023五下·龙华期中) 人性之光耀眼,家风润泽后世

    家徽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①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 , 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 , 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③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 , 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 (1)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限两个字)

      ——放贼——送鱼——

    2. (2) 请仔细阅读划线句子,运用“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体会窃贼的内心变化。先在每句中找出1-2个关键词句写出来,再用1-2个词反映窃贼的内心。

      动作、神态              内心变化         动作、神态     内心变化

      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紧张、害怕)②——(吃惊)

      ③(眼眶红了,低着头)——          ④——

    3. (3) ①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②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③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④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可参考上面列出的内容),说说你对祖父的印象。

    4. (4) 反复阅读文章后,发现“家徽”有着深刻的含义,可以从祖父高尚的品质或“家徽”对于教育子孙后代的意义等方面写2条。
    5. (5) “我”家已经有家徽,根据你对本文的阅读感悟,参照示例,请为“我”家作一则;家训”。

      示例:只争朝夕,奋发图强

  • 20. (2023五下·嘉祥月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人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③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其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会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④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画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

    ⑤“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 老人抖了个大“包被”。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⑥“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⑦“早晨看报,美国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一一炭疽嘛 ……”

    1. (1) 认真阅读短文,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简要概括文中三位老人幽默的特点。

      杨绛

      童心未泯

    3. (3) 读文中反映三位老人幽默感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杨绛

      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描写,写出了

      ②冰心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坐椅待币”是“”的谐音。)

      ③启功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从“神秘地笑着”这一神态,可以看出。)

    4. (4) 透过三位老人幽默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