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 取 乙醇,加入 浓硫酸、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4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溴水中 | 若溴水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
B | 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 | 取少量样品,加入 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 溶液 | 若有紫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 |
C |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 |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 蒸馏水 | 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 ;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 |
D | 探究 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 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证明苯酚有弱酸性 |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 |
B | 证明葡萄糖中含有羟基 | 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C |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 用pH试纸分别测量MgCl2和AlCl3溶液的pH |
D | 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含少量氧化钠)的纯度 | 向a g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 |
现象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用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和溶液的 | 测得溶液的小 | 水解程度大于 |
B | 两支试管中均装有2mL酸性溶液,向第一支加入1mL草酸溶液和1mL水,第二支加入2mL草酸溶液 | 第一支试管褪色时间比第二支试管长 |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C | 取少量丙烯醛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溴水 | 溴水褪色 | 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
D | 某卤代烃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取混合液加足量硝酸酸化的溶液 | 未观察到淡黄色沉淀生成 | 该卤代烃中可能含有碳溴键 |
①将补铁药片溶于水,滴加少许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补铁药片中含有Fe2+
②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③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5~6滴2%CuSO4溶液,振荡,配制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A | B | C | D | |
实验 | 制备乙酸乙酯 | 提纯混有少量的 | 检验乙炔的生成 | 比较乙酸、碳酸与苯酚的酸性 |
装置和试剂 |
完成下列填空: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③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
ⅰ.含有苯环,分子中只含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该同分异构体最多能生成4 mol Ag
i. 能发生水解反应 ii. 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已知:R-C≡CH+R´-Br R-C≡C-R´+HBr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
③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且其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资料:i.AgOH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常温下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色微溶于水的。
ii.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转化为的占参加反应的总量的百分比最大不超过10%。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 | 先产生棕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
2 |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在空气中存放一段时间的2%氨水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
3 | 向(酸化)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至过量 | 溶液始终澄清 |
NH3分子空间构型为。
资料:可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银氨溶液与CH3CHO的反应中,电极反应式:
还原反应:Ag++e-=Ag;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4 |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3滴 , 水浴加热 | 产生银镜 |
5 |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滴10% NaOH溶液后,滴入3滴 | 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 |
实验5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的可能原因是。按照实验5的方法,将乙醛换成丙酮,水浴加热后也能产生银镜。
综合上述实验,实验4是检验醛基的最合理方法。
①实验室用乙醇制乙烯,应选择装置 ( 填上图字母序号)。
②装置C可以做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D制乙酸乙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
a.装置B试管内需加入的试剂是乙醇和乙酸
b.装置B制得的乙酸乙酯可以用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收集
c.装置D可使反应物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d.装置D可同时实现产物的制备和分离
④写出上述①~③实验中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Ⅰ:向试管中加入少量1−溴丙烷,再加入1 mL 5% NaOH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分为两层。
步骤Ⅱ:稍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吸取少量上层液体,移入另一支盛有试剂a的试管中,然后滴加2滴2%的AgNO3溶液。
步骤Ⅲ:将下层液体取出,分离主要得到两种物质。经核磁共振氢谱验证,物质1分子中含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其个数比为1 :2:2:3,物质2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其个数比为2:2:3。
①步骤Ⅰ中,1−溴丙烷主要存在于溶液的层 (填“上”或“下”)。
②步骤Ⅱ中,试剂a为, 加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③写出步骤Ⅲ中物质2的结构简式:。
④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实验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判断的实验依据是。
已知:回答下列问题:
A. 溶液 B.酸性 溶液 C.蒸馏水
①实验中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其分层析出。
②实验结束后,观察到试管中上层为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但仔细对比,甲试管溶液的颜色比实验前要浅一些,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③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为67%,则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氯化钠溶液B.苯
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香水中的常见部分成分。
A.酸性KMnO4溶液 B.Br2/CCl4 C.Na D.NaOH E.NaHCO3
A.与F互为同系物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