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常温下,用pH计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NaClO4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NaHCO3的pH大于NaClO4 | 非金属性:Cl>C |
B | 向含有Na+、K+、NO 、SO 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立即产生气泡 | SO 和H+反应产生SO2气体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在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D | 向2mL 0.1mol/L 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LZnSO4溶液,再加入几滴0.1mol/L CuSO4溶液。开始有沉淀产生,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 Ksp(CuS)>Ksp(ZnS)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少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 |
B | 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NO3)2试样无法确定是否变质 |
C | 2滴0.1mol·L−1 MgCl2溶液中滴加2mL 1mol·L−1 NaOH溶液,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 Ksp[Mg(OH)2]> Ksp[Fe(OH)3] |
D | 将溴乙烷和NaOH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产生了乙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 溶液中 | 溶液紫色褪去 | 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
B | 向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得到澄清溶液 | 与 能大量共存 |
C | 常温下,向含等浓度 和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 先生成蓝色沉淀 | 常温下, |
D | 将用稀硫酸酸化后的 溶液滴入 溶液中 | 溶液变黄 | 氧化性: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 的硫酸溶液,加热,冷却,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 溶液未变蓝。 | 淀粉完全水解 |
B | 向 溶液中滴入1~2滴 溶液,再加入2滴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 淀,后产生红 褐色沉淀 | 无法判断
|
C | 向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蒸馏水 | 溶液红色变浅 | 溶液中 、 深度均减小 |
D | 取 溶液,加入 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中滴入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和 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的固体 | 溶液颜色变浅 | 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 | 浓度均为0.10mol/L的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 产生黑色沉淀 | Ksp(Ag2S)>Ksp(Ag2CO3) |
C | 向两支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和 溶液 | 前者比后者褪色快 | 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D | 常温下,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 | 都变红,但前者红色更深 | 结合质子的能力:CO >HCO |
①20mL 0.01mol·L-1 KCl溶液 ②30mL 0.02mol·L-1 CaCl2溶液③40mL 0.03mol·L-1 HCl溶液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 生成两种沉淀 | Fe3+的氧化性强于S |
B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Cu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 先出现浅蓝色沉淀 |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
C | 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 | 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FeCl3溶液颜色加深 | Fe3+能催化H2O2 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
D | 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 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入硝酸钾后溶液变蓝 | 硝酸钾起催化作用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取5mL0.1 mol·L-1KI溶液,加入1mL0.1 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 Fe3+与Iˉ反应具有可逆性 |
B |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I)>Ksp(AgCl) |
C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A酸性比HB弱 |
D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 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0.1 mol/LFeCl2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 | 氯水中含有HClO |
B | 用pH试纸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 CH3COOH电离出H+的能力比HNO2的强 |
C | 向3 mo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D | 向浓度均为0.05 mol/L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Ksp(AgI)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将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NO3)2已变质 |
C | 向5 mL 0.1 mol·L-1KI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FeCl3溶液1 mL,振荡,用苯萃取2~3次后取下层溶液滴加5滴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 反应2Fe3++2I-=2Fe2++I2是有一定限度的 |
D | 在2 mL 0.01 mol·L-1的Na2S溶液中先滴入几滴0.01 mol·L-1 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0.01 mol·L-1 CuSO4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 | Ksp(CuS)<Ksp(ZnS) |
文献指出:向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可称为“盐效应”。
资料:i.等浓度的MgSO4与FeSO4的盐效应相当。
ii.Fe2++2SCN-⇌Fe(SCN)2(无色);Mg2+与SCN-不反应。
①加入0.5mLH2O的目的是。
②对比a、b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③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中红色比b浅的原因:。
ⅰ |
|
ⅱ |
|
资料:等浓度的KCl与KSCN的盐效应相当。
对比实验ⅰ、ⅱ,对于ⅱ中溶液为红色,提出假设:
A.……
B.溶液中的SCN-与Fe2+结合,促进FeCO3的溶解。
设计对比实验ⅲ,证实假设B是主要原因。
①假设A是。
②对比实验ⅲ的步骤和现象:(按实验ⅱ的图示方式呈现)。
实验操作(试剂:0.1 mol/L NaCl溶液,0.1 mol/L AgNO3溶液,0.1 mol/L KI溶液):向盛有2 mL 0.1 mol/L NaCl溶液的试管中(将操作补充完整)。
①该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由上述沉淀转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推导:K (列式即可,不必计算结果)。
当K闭合后,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附近溶液变蓝。
①b极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①AlCl3溶液中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a5(PO4)3OH的Ksp为6.8X10-37 , 其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Ca5(PO4)3OH]=。
=1:1:1加入水中,实验测得不同pH下,氨态氮和PO43-的去除率如图(a)所示:
已知: (I) 去除的主要反应为: Mg2++NH4++HPO42-+6H2O MgNH4PO4 6H2O↓+H+ ,
(II)室温时,Ksp(MgNH4PO4 6H2O)=2.5X10-13 , Ksp[Mg(OH)2]= 1.8x10-11 , Ksp[Mg3(PO4)2]=6.3X10-31。
①pH在8.5~10.5时,氨态氮和PO43-去除率随pH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从平衡移动角度说明)。
②当pH> 10.5时,氨态氮和PO43-去除率随pH增大而减小,其原因是(从平衡移动角度说明)。
①装置工作时,H+向极(填“X”或“Y")室迁移。
②X极上(CH2O)n→CO2 的电极反应式为;
Y极上NO3-→>N2的电极反应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
Ni2+ |
6.2 |
8.6 |
Fe2+ |
7.6 |
9.1 |
Fe3+ |
2.3 |
3.3 |
Cr3+ |
4.5 |
5.6 |
“调pH 1”时,主要除去的离子是,溶液pH范围。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离子 | Ni2+ | Al3+ | Fe3+ | Fe2+ |
开始沉淀时的pH(c=1.0mol•L-1) | 6.2 | 3.7 | 2.2 | 7.5 |
沉淀完全时的pH(c=1.0×10-5mol•L-1) | 8.7 | 4.7 | 3.2 | 9.0 |
①Cr(Ⅵ)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分布如图1所示。向pH=1.5的含Cr(Ⅵ)污水中加入FeSO4 , 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r(Ⅲ)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分布如图2所示。当pH>12时,铬去除率下降的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