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更新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诸暨期末)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 . 东汉    蜀    前秦 B . 秦    西汉    梁 C . 蜀    东晋    梁 D . 蜀    东汉    隋
  • 2. (2024高一上·长寿期中) 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来自中原的物品

    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

    藏文化方面的物品

    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

    来自西方的物品

    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

    A . 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 B . 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 C . 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D . 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
  • 3. (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坞堡外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内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和家兵,他们平时在土地上大规模耕作,农闲时则练兵习武、制造器具,战时防守作战。这些人脱离国家的户籍,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家人口。这一状况(    )
    A . 有利于政府加强基层户籍管理 B . 推动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壮大 C . 妨碍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 促进了集体劳作形式的产生
  • 4.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    )
    A . 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 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 . 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 5. (2022高二下·舟山期末)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交融密不可分,魏晋南北朝就是历史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印 B . 设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C . 设于交河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D . 边疆推行郡县制并任当地豪酋大姓为郡守
  • 6. (2022高二下·周至期末) 北魏实行均田制,授田对象和数量如表所示,据表可知,北魏均田制(    )

    土地类型

    男夫

    妇人

    露田

    40亩

    20亩

    40亩

    20亩

    30亩

    桑田

    20亩

    20亩

    麻田

    10亩

    5亩

    10亩

    5亩

    公田

    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各6顷

    A . 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B .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 兼顾了各阶层的利益 D . 推动江南的开发
  • 7. (2024高二下·东莞月考) 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 B . 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 . 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 D . 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 8. (2022高三上·鞍山月考)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
    A . 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B . 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 . 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 D . 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
  • 9. (2023高三上·洛宁月考) 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    )
    A . 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 B . 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 C . 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 D . 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
  • 10. (2024高二下·湖北月考) 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
    A . 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 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 . 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 .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 11. (2024高一下·濠江期中) 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

    引文

    出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晋书·阮籍传》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A . 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 B . 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 C . 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 D . 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 12.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
    A . 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B . 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
    C . 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 . 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 13. (2022高三上·沙市区月考) 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
    A . 抑制了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 B . 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 C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D .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 14.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的顺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   )
    A . 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 . 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C . 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 D . 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 15. (2022高二下·揭阳期中)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
    A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 . 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 .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 . 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 16. (2023高一上·泸县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 .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 .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 17. (2022高一下·舟山月考) 南朝人食用用麦制成的胡饼、烧饼十分流行,不仅有众多文士作《饼赋》、《饼说》之类时文颂之,而且从皇家到百姓都以饼作为节令食品或祭祀食品。此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有(   )
    A . 北方人民的南迁 B . 铁犁牛耕技术传播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麦稻复种制的普及
  • 18. (2021高一上·丽水月考) 东晋初期,琅玡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士族专权取代皇权政治 B . 出现了权力制衡机制 C . 势力均衡有利于政权稳固 D . 士族专权威胁皇权
  • 19. (2022·济南一模)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 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 . 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 . 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 20. (2022高二上·金溪开学考) 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

    时间

    教科书

    论述

    1907年

    《中国历史讲义》

    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

    《共和国教科书》

    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1928年

    《初中本国史》

    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A . 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 B . 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 .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 D . 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 21. (2022高二下·威远月考) 北魏献文帝即位后大力遏制汉族官僚、重用鲜卑贵族,遭到群臣和冯太后的反对,被迫传位给孝文帝。冯太后逝世时,孝文帝失声痛哭,“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据此判断(  )
    A . 献文帝曾对汉官进行彻底清洗 B . 迁都洛阳适应了北魏发展需要 C . 群臣都曾坚决支持孝文帝改革 D . 冯太后有力地推动了鲜卑封建化
  • 22.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秦国的商鞅变法为统一中国奠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1956年,新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上述改革成功最深刻的认识是( )
    A . 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B .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 C . 改革会推动生产力发展 D . 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
  • 23. (2022高一下·浙江月考) 观察如下两个时期的形势图,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 . 南北政权势均力敌 B .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C . 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D . 南方政权最终统一了全国
  • 24. (2022高一下·太湖开学考) 下表为公元313—450年从北方地区迁到南方地区的人口分布。据此可知(   )

    地区

    苏南、浙北

    安徽

    四川汉中

    湖北

    江西、湖南

    闽、粤、桂

    人口

    30多万

    约17万

    约15万

    约6万

    各1万多

    少量

    A . 南方开发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 .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定居 C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 D . 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24高二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大多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而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18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进行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治国的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新的法律条文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进变法的策略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
  • 26. (2022高二下·大庆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整理

    从上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

  • 27. (2022高二下·四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成,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