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 , 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氧化性: |
B |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 火焰出现黄色 | 溶液中含Na元素 |
C | 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 | pH:①>② |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
D |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 木条复燃 | 反应生成了O2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常温下向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 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
|
B | 常温下测得 溶液的pH约为5 |
|
C | 将 溶液加入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结合 能力比 强 |
D |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 该钾盐为 或 或二者混合物 |
操作 | 实验现象 | 推断或解释 | |
A | 将少量饱和硼酸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 | 无气泡 | 酸性:H2CO3>H3BO3 |
B | 将C2H4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C2H4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
C | 同温同压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乙酸铵溶液的酸碱性 |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乙酸铵溶液显中性 | 碳酸钠溶液发生了水解,乙酸铵溶液没有水解 |
D | 向均盛有2mL5%H2O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0.3mol/LFeCl3和0.2mol/LCuCl2溶液各1mL | 前者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快 | 催化效果:Fe3+>Cu2+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比较HCl和HClO的酸性强弱 | 分别测定等浓度的HCl和HClO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
B | 验证Na2S2O3是否氧化变质 |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C | 证明Fe2+有还原性 |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KMnO4溶液紫色是否褪去 |
D | 比较K(AgBr) <K(AgCl) | 向NaCl与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论 |
A |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 |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B | 向40mL的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液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得到Fe(OH)3胶体 |
C |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浓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Ksp(AgI) |
D | 同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 NaClO溶液、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选项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A |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01 mol•L-1H2C2O4溶液2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01 mol•L-1H2C2O4溶液4mL,第一支试管中溶液褪色时间长 | 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B |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 mol•L-1HClO溶液和0.1 mol•L-1HF溶液的pH,前者pH大于后者 | HClO的酸性小于HF |
C |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 溶液中存在平衡: 2Fe3++2I-⇌2Fe2++I2 |
D | 测量熔融状态下NaHSO4的导电性 | 熔融状态下NaHSO4能电离出Na+、H+、SO42- |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褪去 | 氧化性:H2O2 >KMnO4 |
B | 在CaCO3中加浓盐酸并将反应后所得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 酸性:H2CO3> H2SiO3 |
C |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 非金属性Cl>S |
D | 将FeCl3足量溶液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充分震荡,悬浊液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 溶解度Mg(OH)2>Fe(OH)3 |
选项 | A | B | C | D |
目的 | 准确量取25.00mLNaOH溶液 | 测定中和热 | 粗铜精炼 | 比较的Ka和的Ka1大小 |
装置或操作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气体 | 溶液出现浑浊 | 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
B |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溶液 | 溶液未变蓝 | 淀粉已水解 |
C |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 金属钠下沉,产生气泡 | 乙醇中含有少量水 |
D | 将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紫红色褪去 | 产生的气体为乙炔 |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A | 浓氨水 | NaOH | 酚酞试液 | 碱性:NaOH>NH3·H2O |
B | 浓硫酸 | 蔗糖 | 品红溶液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
C | 稀盐酸 | Na2SO3 | Ba(NO3)2溶液 | SO2与可溶性钡盐反应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
D | 浓硝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
制取乙酸乙酯 | 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
|
|
制取溴苯 | 石油分馏 |
|
|
目的 | 操作 | |
A |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 加入适量溴水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
B | 证明酸性:碳酸>苯酚 |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
C |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 将尖嘴向上弯曲,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
D |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CuSO4溶液,振荡 |
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a1=%,反应平衡常数K=.
②在620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a2a1 , 该反应的△H0.(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填标号)
A.H2S B.CO2 C.COS D.N2 .
①画出硒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判断硒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
③硒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d相比较,酸性强弱关系为>(填化学式)。
①A中试剂为,B中试剂为。
②要得出酸性H2SO4>H2CO3>H2SiO3的结论,则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连接仪器、、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填“能”或“否”),原因是。
H |
① |
||||||
② |
③ |
O |
④ |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①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的(填“强”或“弱”)。
②PbO2 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 ,当电路中有 2mol 电子转移时,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为g。
酸 |
电离常数(Ka) |
CH3COOH |
1.8×10-5 |
HClO |
3×10-8 |
H2CO3 |
K1=4.4×10-7 K2=4.7×10-11 |
H2C2O4 |
K1=5.4×10-2 K2=5.4×10-5 |
H2S |
K1=1.3×10-7 K2=7.1×10-1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验证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甲同学设计下图装置。
已知: 浓H2SO4的沸点为338.2℃。
a.乙同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1、2: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1 | 螺旋状铁丝、稀硫酸 | 铁丝表面有大量气体产生。 | |
2 | 螺旋状铁丝、浓硫酸 | 铁丝表面迅速发黑(Fe3O4),有少量气体产生,反应很快停止。 |
上述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加热试管A,温度保持在250℃~300℃,产生大量气体,B中品红褪色,D处始终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实验结束后,检验到A的溶液中既有Fe3+又有Fe2+。
A中产生的气体是;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测装置A的溶液中含有Fe3+ (简要说明操作、试剂、现象和结论)。
Ⅰ中
Ⅱ中.
Ⅰ中
Ⅱ中.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