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题27 科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3 浏览次数:32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遵义月考) 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科学家是( )
    A . 林奈 B . 拉马克 C . 胡克 D . 达尔文
  • 2. (2024八上·前郭尔罗斯期末)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 列文虎克 B . 巴斯德 C . 达尔文 D . 弗莱明
  • 3. (2023七上·温江期中) 标志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是(  )
    A .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B . 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C . 林奈对生物的描述与分类 D . 林奈的生物分类方法的提出
  • 4. (2023七上·惠城期末) 下列科学家与其相应研究成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B . 哈维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 . 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提出了生物分类系统 D . 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 5. (2023八上·城阳期中) 下列科学史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 B . 巴斯德提出了巴氏消毒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C . 俄国科学家伊诺万夫斯基的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 D .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6. (2024七上·乐亭期末)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

    A . 用肉眼看书缝里的小蜘蛛 B . 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 C . 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 D . 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
  • 7. (2024九下·南乐模拟)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
    A . 调查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观察法
  • 8. (2024七上·吉州期末) 下列关于测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对同一个生物体的测量结果应该都相同 B . 测量体温时,可以将温度计从人体上拿开再观察示数 C .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误差 D . 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通常需要测量他们的身高和体重
  • 9. (2024七上·神木期末) 想要了解一个学校学生的近视率,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调查法
  • 10. (2024七上·赵县期末) 我国超级杂交稻亩产不断实现历史突破。判断超级杂交稻亩产连续增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年份

    2004年

    2011年

    2019年

    2020年

    产量(kg/亩产)

    ≥500

    1026.7

    1046.3

    1530.76

    A . 观察法 B . 比较法 C . 推测法 D . 分类法
  • 11. (2024·南岗期末)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

    ①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②如实记录

    ③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④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①④②
  • 12. (2024七上·宽城期末)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调查的是(    )
    A . 了解校园的植物种类 B . 观察草履虫的结构 C . 比较两种植物的叶脉 D . 测量豌豆植株的高度
  • 13. (2024七上·高碑店期末) 对田野里的动物进行调查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 把动物抓回实验室进行观察 B . 调查内容包括种类、数量、形态特征等 C . 调查目时挑喜欢的生物记录 D . 调查数量时可以捕杀后计数
  • 14. (2023七上·龙马潭月考)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B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C . 调查过程中要将自己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下来,不认识的可以不用记录 D .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统计
  • 15. (2023七上·江门月考) 测定某一地区内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干湿计 D . 解剖针
  • 16. (2023七上·栾城期中) 甲、乙两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同一量筒内热水的温度。甲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几分钟后,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时,他读出了水温是46℃。乙同学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几分钟后,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观察温度计显示为44℃.你认为热水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 . 42℃ B . 44℃ C . 45℃ D . 46℃
  • 17. (2023七上·昆山期中) 在校园内观察高大松树树檀处的鸟巢,可到实验室借用( )。
    A . 放大镜 B . 显微镜 C . 望远镜 D . 平面镜
  • 18. (2023七上·兴宾期中) 下列实验用具中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 . 量筒、解剖剪 B . 石棉网、酒精灯 C . 烧杯、滴管 D . 放大镜、三脚架
  • 19. (2023七上·新乐期中)

    如图,某同学在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液面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形.液面最低刻度为32mL,和量筒壁接触刻度为33mL.那么水的体积应为(  )

    A . 32mL B . 33mL C . 32.5mL D . 32.67mL
  • 20. (2023七上·江津期中) 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1. (2023七上·惠城期末)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④制订计划⑤实施计划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④②⑤③ C . ①②④③⑤ D . ①②④⑤③
  • 22. (2024七下·淄川期末) 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 . 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 B . 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C . 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 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23. (2023七上·临湘期中) “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实施计划 D . 得出结论
  • 24. (2024七上·抚松期末)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一般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的地方应该是(    )
    A . 实验变量 B . 提出问题 C . 作出假设 D . 得出结论
  • 25. (2024八上·龙江期末)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你认为哪一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 . 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 . 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 . 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D . 将树叶灭菌后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 26. (2024七上·宽城期末) 如图为小麦种子发芽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 .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 . 温度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没有规律 D . 温度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 27. (2023七上·惠城期末) 实验研究:“一块玉米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种植基因改造玉米并使用新的强力除草剂,另一半则种植传统玉米及施用传统除草剂。”该实验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
    A . 不符合等量对照实验原则 B . 不符合平行重复原则 C .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D . 不符合随机原则
  • 28. (2023七上·贵州月考) 在《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科学工作者必须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 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B . 更好地提出一个问题 C . 能够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 D . 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 29. (2022七下·五华期末)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观察之前要制定周密的计划 B . 可用抽样调查法了解本学校学生的近视情况 C . 以纯女户为调查对象,了解市民对三胎的意愿 D . 对照实验时要注意保持单一变量
  • 30. (2024八下·菏泽月考)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 . 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 . 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 . 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二、实验探究题
  • 31. (2024七上·榆阳期末) 为了探究子叶的完整程度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饱满、大小一致的等量花生种子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粒,浸种12小时,两天后按下表处理子叶并播种,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3周,观察并记录花生幼苗生长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浸种温度(℃)

    播种前

    子叶数

    实验结果

    株高(cm)

    叶片数(片)

    1号

    30

    松土

    保留两片

    10.1

    26

    2号

    30

    松土

    保留一片

    7.2

    19

    3号

    松土

    保留半片

    5.1

    14

    4号

    30

    松土

    去除两片

    0

    0

    1. (1) 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2. (2) 根据实验设计原则,3号浸种的温度应为℃。
    3. (3) 每组取1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
    4. (4) 由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5) 若要探究是否会影响花生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要增设第5组实验,第5组浸种温度为0℃,其他条件与1号保持一致。
    6. (6) 在测定花生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取出100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粒种子未萌发,则这一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是。为了使测定的发芽率结果更可靠,还应重复测定,取各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 32. (2024七上·宁远期中) 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的常规临床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腮腺炎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人数

    A药

    B药

    治疗疗程

    总有效率

    50

    相同剂量注射

    服用

    一周

    96.58%

    50

    相同剂量注射

    不服用

    一周

    74.6%

    1. (1) 该实验中,两组实验的人数、A药的用药情况、治疗疗程均保持一致,这是为了控制,该实验的变量是
    2. (2) 临床实验中,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组服用B药,乙组不服用B药,目的是起作用。
    3. (3) 如果只选2名腮腺炎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是否合理? (“是”或“否”),理由是
    4. (4) 以上临床实验结果说明:
  • 33. (2023八上·芦溪期中) 某学校兴趣小组用泡沫塑料板做成盒子饲养黄粉虫,一段时间发现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

    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

    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相关的数据。

    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1. (1) 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都;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作用是(写一点即可) 。
    2. (2) 步骤 2的空白处应填写
    3. (3)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4. (4) 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答出一条,合理即可)。
  • 34. (2023八上·二道月考) 某中学八年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4.5.6

    7.8.9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作处理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1. (1) 根据本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2. (2) 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3. (3) 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0,设置C组的目的是
    4. (4) 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
    5. (5)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 35. (2023八上·高安月考) 一到春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变质,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____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____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 (2) 如果C组中的①②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果是;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3. (3) 发霉现象是因为菌丝顶端的散落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并大量繁殖导致的。
    4. (4) 分析上述探究实验,我们保存食品的条件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