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材料 | 出处 |
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滥乎中国,施及蛮貊 | 《礼记》 |
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若线 | 《公羊传》 |
(中原诸国)"杂用夷礼”“用夷变夏” | 《左传》 |
四海之内若一家 | 《荀子》 |
思想言论 | 出处 |
臣(禹、皋陶等)作联(舜帝)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 《尚书·益稷》 |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央辅成王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
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 《孟子.离娄上》 |
论述 | 出处 |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 《礼记·礼运》 |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固国,本乱则国危。” | 《管子·霸言》 |
“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学而》 |
材料:晋文公将两军改为三军,由卿统领。统中军者为军元帅,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同时又是地位仅次于国君的执政官。三军将佐各一,共六人,称“六卿”。这样就建立了卿士制度,卿是听命于国君的国家官吏。这种新的官制是对过去世袭宗法制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政权的活力。但是,诸卿权力集中,也为后来晋国的诸卿专权留下隐患。同时,晋文公还打破世卿世禄制度,建立起以“举善援能”为目标的多种选官方式。如“贽见”即自荐,主要适用于贵族子弟;“赏功劳”,提拔重用有功者;“荐举”,卿大夫们向国君推荐人才。在广开选人之途的同时,晋文公也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奖惩。晋文公在进行制度改革的同时,又任用了一大批得力的人才,并加强军队训练,使晋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加强,晋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
——摘自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
材料三:“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讲话。
请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炼观点,结合当代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要求:提炼传统文化中某一方面的精神,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当代价值,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