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方案 |
|
|
|
|
目的 | 利用乙醇的消去反应制取乙烯 | 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是乙烯 | 检验乙烯、乙炔混合气中的乙烯 | 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单晶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单晶硅可使光发生全反射 |
B | 泡沫灭火器是利用 溶液与饱和 溶液混合产生气体 | 与 的水解相互促进,生成阻燃性气体 ,隔绝空气 |
C | 利用铝热剂( 和 )焊接钢轨 | 铝置换出铁吸收能量使铁凝固 |
D | 用乙醇洗去织物上的油污 | 乙醇能与油污发生取代反应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 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B | 检验丙烯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 | 向丙烯醛溶液中滴加KMnO4(H+) |
C | 比较AgBr和AgCl的Ksp大小 | 向AgCl的饱和溶液的滴加NaBr |
D | 比较水与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 有NO2和CO2产生 |
B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 | 溶液褪色 | 乙醇具有还原性 |
C | 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 水层几乎无色 |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
D | 向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 Fe3+被还原为Fe2+ , 白色沉淀为BaSO3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溴水中加入苯,振荡、静置 | 水层几乎无色 |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
B | 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 | 铜片溶解 | Fe3+氧化性强于Cu2+ |
C |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冷却后滴加碘水 | 溶液变蓝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D | 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乙醇 | 溶液褪色 | 乙醇具有还原性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
B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
C | 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 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
D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 蔗糖未水解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向海带灰浸取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 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
B | 向H2O2中加少量MnO2固体 | 加快H2O2的分解 |
C | 将乙酸乙酯粗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分液 | 提纯乙酸乙酯 |
D | 分别将一小块钠投入水和乙醇中 | 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与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
近年来,以大豆素(化合物C)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大豆素的合成及其衍生化的一种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a.含苯环的醛、酮
b.不含过氧键( )
c.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
主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副反应CH3CH2OH H2C=CH2 ↑+H2O
【乙醚制备】装置设计如下图(部分装置略)
A.干燥器
B.直形冷凝管
C.玻璃管
D.安全瓶
a.安装实验仪器 b.加入12 mL浓硫酸和少量乙醇的混合物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e.通冷却水并加热烧瓶 f.拆除装置 g.控制滴加乙醇速率与馏出液速率相等
粗乙醚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无水氯化镁的作用是。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的氧化应是反应.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