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
A | 往溶液中加入片 | 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 | 的氧化能力比弱 |
B | 往溶液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固体 | 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 | 与的反应不可逆 |
C |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溶液 | 溶液呈浅绿色 |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价铁 |
D |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溶液,持续煮沸 | 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 | 先水解得再聚集成沉淀 |
选项 | 探究方案 | 探究目的 |
A |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具有还原性 |
B |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具有漂白性 |
C |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的氧化性比的强 |
D |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 是弱电解质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 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
B |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 Zn(OH)2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性 |
C | 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 | 水解性:TiCl4>FeCl3 |
D | 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 , 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热稳定性:CrO3<Cr2O3 |
选项 |
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A |
室温下,向苯酚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溶液变澄清 |
酸性: |
B |
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氨水 |
银镜逐渐消失 |
银能与氨形成溶于水的配离子 |
C |
与NaOH乙醇溶液混合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 |
酸性溶液褪色 |
发生消去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
产生淡黄色沉淀,同时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含有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A | 制备Fe(OH)3胶体 | 向5 mL NaOH溶液中滴加2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 | 溶液变红褐色;说明有Fe(OH)3胶体生成 |
B | 验证铁的电化学腐蚀 | 在一 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面滴1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静置2~3 min | 溶液边缘 出现红色;说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
C | 探究SO2的还原性 | 将SO2通入适量品红溶液中 | 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
D | 比较C与Cl的非金属性强弱 | 用pH试纸测定1mol/L的Na2CO3和NaClO溶液的pH | 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深; 说明非金属性Cl>C |
某科研小组探究Fe与能否直接反应的实验如下:
实验1:取加热至沸腾并快速冷却的溶液(加热、冷却过程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于试管中,并加入1mL的苯,再加入铁粉,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
实验2:在“实验1”中,若使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粉,一会儿就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3:在“实验1”中,若加少量NaCl,立即出现蓝色沉淀;若换成加入或;则不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4:在“实验1”中,若将铁粉换成在稀硫酸中反应一段时间的铁片,立即出现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A |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将2mL0.5mol/L的CuCl2溶液加热后置于冷水中,观察现象 | 若溶液由黄绿色变为蓝绿色,说明降低温度,[Cu(H2O)4]2++4Cl-[CuCl4]2-+4H2O向逆方向移动 |
B | 检验食品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是否已变质 | 取脱氧剂包装内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溶解,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若溶液未变红色,说明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没有变质 |
C | 比较CH3COO-和ClO-水解程度大小 | 用pH试纸分别测定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溶液的pH | 若测得CH3COONa溶液pH大,说明CH3COO-水解程度大于ClO- |
D | 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 |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 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 |
A.验证CO还原性 | B.制备 | C.测定原电池电压 | D.干燥乙醇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A | 检验某铁的氧化物含二价铁 | 将该氧化物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B | 检验乙醇中含有水 |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
C | 证明酸性:H2SO3>HClO | 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 , 产生白色沉淀 |
D | 证明:CO2有氧化性 | 将点燃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
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
A | 测定均为离子化合物的和 | 的熔点更高 | 中离子键强于中离子键 |
B | 常温下,测定溶液的 | 发生了水解 | |
C | 向溶液中滴加1滴酸性溶液 | 紫色褪去,溶液澄清 | 将氧化为 |
D | 向溶液中加入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将氧化为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食品脱氧剂样品(含还原铁粉)中加入硫酸后滴加酸性溶液 | 紫红色褪去 |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含 |
B |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再滴加溶液 | 加入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C | 向溶液加入铜片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D |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溶液变为蓝色 | 氧化性: |
选项 | Ⅰ处试剂 | Ⅱ处用品 | Ⅱ处实验现象 |
A | NH4Cl |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Ⅰ处产生白烟,Ⅱ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B | Cu2( OH)2CO3 | 过氧化钠粉末 | Ⅰ处由绿色变黑色,Ⅱ处由淡黄色变白色 |
C | KClO3 | 湿润的淀粉试纸 | Ⅰ处无明显现象,Ⅱ处淀粉试纸变蓝 |
D | 氧化铁和碳粉的混合物 | 氧化铜粉末 | Ⅰ处由黑色变银白色,Ⅱ处由黑色变红色 |
编号 | 1 | 2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随着液体不断滴入,产生大量气体;溶液变黄并不断加深至棕黄色后又变浅 | 随着液体不断滴入,溶液变黄,摇匀后又褪色,不断重复直至析出紫色沉淀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A |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为酸性氧化物且具有漂白性 |
B |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 | 产生黑色沉淀 | 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 |
C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溶液 |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
D |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的和两种溶液的pH | pH: | 结合能力: |
a | b | c | |
A | 饱和食盐水 | ||
B | 溶液 | ||
C | 溶液 | ||
D | 溶液 |
【相关药品性质】
药品 | 颜色、状态 | 熔点(℃) | 沸点(℃) | 其他性质 |
银白色固体 | 231 | 2260 | 较活泼金属能与、等气体发生反应 | |
无色液体 | 114 | 极易水解产生溶胶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氯化物 | |||
沸点(℃) | 76 | 623(分解)* | 114 |
*注:加热至623℃,未沸腾直接分解
解释表中氯化物沸点差异的原因。
资料:高铜酸钠为棕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实验Ⅰ.向2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1mL1mol/LCuCl2溶液,迅速产生蓝绿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的浊液a,将其等分成2份。
实验Ⅱ.将一份浊液a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H2SO4 , 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①另取少量固体b进行实验,证实了NaCuO2中钠元素的存在,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②进一步检验,棕黑色固体是NaCuO2。NaCuO2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Ⅲ.向另一份浊液a中继续滴加1.5mL1mol/LCuCl2溶液,沉淀由棕黑色变为蓝绿色,溶液的pH约为5,有Cl2产生。
①对Cl2的来源,甲同学认为是NaCuO2和Cl-反应生成了Cl2 , 乙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提出了生成Cl2的其他原因:。
②探究“继续滴加CuCl2溶液,NaCuO2能氧化Cl-”的原因。
i.提出假设1:c(Cl-)增大,Cl-的还原性增强。实验证明假设成立。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NaCuO2固体于试管中,。
ii.提出假设2:,经证实该假设也成立。
实验Ⅳ.向1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0.5mL1mol/LCuSO4溶液,迅速生成蓝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浊液。浊液放置过程中,沉淀表面缓慢产生气泡并出现蓝色固体,该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NaCuO2放置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 I.制备HSbF6的相关反应为SbCl3+ Cl2SbCl5;SbCl5+ 6HF = HSbF6+ 5HCl
II.毛细管连通大气,装置内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的空气,产生微小气泡以代替沸石。
III.相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其他性质 |
SbCl3 | 73.4℃ | 220.3℃ | 极易水解 |
SbCl5 | 3.5℃ | 79℃/2.9 kPa; 140℃、101 kPa开始分解 | 极易水解 |
已知:
i.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绿色)、(无色)、(棕黑色)。
ii.在中性、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产生棕黑色沉淀,溶液变为紫色。
实验 | 序号 | 物质a | 实验现象 |
4滴物质a 6滴(约0.3mL)0.1溶液 2mL0.01溶液 | I | 3溶液 | 紫色溶液变浅至几乎无色 |
II | 紫色褪去,产生棕黑色沉淀 | ||
III | 6NaOH溶液 | 溶液变绿,一段时间后绿色消失,产生棕黑色沉淀 |
某小组同学对某温度下硫酸铜晶体的分解产物进行验证,设计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A中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最后变成黑色粉末;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溶液褪色;E中溶液变为红色。
装有无水硫酸铜的仪器名称为,C、D两装置位置 (填“ 能”或“不能”)交换。
实验步骤:①称取mg硫酸铜晶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再滴加几滴酸A酸化。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
③将洗涤后的沉淀充分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ag。
步骤①酸A应该选择 ( 填“稀盐酸”或者“稀硫酸”),滴加酸A的目的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当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的还原产物为mol。
方法二:实验室常用氯酸钾(KClO3)、草酸(H2C2O4)和硫酸溶液共热制备。有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制备ClO2并用其处理含锰离子的工业废水。
①C装置的作用为。
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Ⅰ |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KI溶液,白色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 |
Ⅱ |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滤,向所得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将砖红色沉淀溶于稀硫酸,产生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
①在实验I中“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的原理是。
②根据实验II,CuI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