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1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三上·东莞月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加入

    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

    的氧化能力比

    B

    溶液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固体

    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

    的反应不可逆

    C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溶液

    溶液呈浅绿色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价铁

    D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溶液,持续煮沸

    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

    先水解得再聚集成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3高三下·涞水月考)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的氧化性比的强

    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是弱电解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3高一上·邳州期末) 实验室制取少量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 用装置甲制取气体 B . 用装置乙制取水溶液 C . 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 D . 用干燥pH试纸检验水溶液的酸性
  • 4. (2022·重庆市)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B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Zn(OH)2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性

    C

    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

    水解性:TiCl4>FeCl3

    D

    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 , 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热稳定性:CrO3<Cr2O3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宁波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溶液变澄清

    酸性:  

    B

    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氨水

    银镜逐渐消失

    银能与氨形成溶于水的配离子

    C

    与NaOH乙醇溶液混合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

    酸性溶液褪色

    发生消去反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淡黄色沉淀,同时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3·深圳模拟) 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试剂。下列与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 将铁钉浸没在溶液中可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B . 模拟“侯氏制碱”时,应向饱和溶液中先通入再通入 C . 进行粗盐提纯时,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溶液以检验是否除尽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将多余液吸出
  • 7. (2023·深圳模拟)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固体X可为Cu B . 若试剂Y为氢硫酸,则试管中可产生淡黄色沉淀 C . 为证明具有还原性,试剂Y可为酸性溶液 D . 该装置中试管口应塞一团浸有溶液的棉团
  • 8. (2023·聊城模拟)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实验室利用废旧镀锌铁皮(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z)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为:①碱溶:取xg镀锌铁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过滤、水洗;②酸溶、氧化:向所得不溶物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始终保持在1〜2之间并加入NaClO溶液;③碱溶、分离:再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同时向溶液中持续通入N2 , 充分反应,分离得到ygFe3O4胶体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中“过滤”所得的滤液中含有Zn2+ B . ②中“氧化”时加入的NaClO要过量 C . ③中“分离”操作中包括过滤 D . Fe3O4胶体粒子的产率为
  • 9. (2023·汉中模拟) 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制备Fe(OH)3胶体

    向5 mL NaOH溶液中滴加2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

    溶液变红褐色;说明有Fe(OH)3胶体生成

    B

    验证铁的电化学腐蚀

    在一 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面滴1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静置2~3 min

    溶液边缘 出现红色;说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C

    探究SO2的还原性

    将SO2通入适量品红溶液中

    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

    比较C与Cl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pH试纸测定1mol/L的Na2CO3和NaClO溶液的pH

    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深; 说明非金属性Cl>C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3·陈仓模拟) 会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常用于的检验。文献显示: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还原性Fe大于

    某科研小组探究Fe与能否直接反应的实验如下:

    实验1:取加热至沸腾并快速冷却的溶液(加热、冷却过程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于试管中,并加入1mL的苯,再加入铁粉,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

    实验2:在“实验1”中,若使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粉,一会儿就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3:在“实验1”中,若加少量NaCl,立即出现蓝色沉淀;若换成加入;则不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4:在“实验1”中,若将铁粉换成在稀硫酸中反应一段时间的铁片,立即出现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实验1中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可能是因为铁粉表面有氧化膜 B . 可能起破坏铁粉表面氧化膜的作用 C . Fe与可以直接反应 D . 在Fe、C、NaCl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通过直接滴加溶液至电解质溶液中的方法,可以检验是否发生原电池反应
  • 11. (2024高三上·浙江模拟)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2mL0.5mol/L的CuCl2溶液加热后置于冷水中,观察现象

    若溶液由黄绿色变为蓝绿色,说明降低温度,[Cu(H2O)4]2++4Cl-[CuCl4]2-+4H2O向逆方向移动

    B

    检验食品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是否已变质

    取脱氧剂包装内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溶解,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若溶液未变红色,说明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没有变质

    C

    比较CH3COO-和ClO-水解程度大小

    用pH试纸分别测定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溶液的pH

    若测得CH3COONa溶液pH大,说明CH3COO-水解程度大于ClO-

    D

    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3·重庆市模拟) 下列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验证CO还原性

    B.制备

    C.测定原电池电压

    D.干燥乙醇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3高二上·阳江月考) 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某铁的氧化物含二价铁

    将该氧化物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B

    检验乙醇中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C

    证明酸性:H2SO3>HClO

    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 , 产生白色沉淀

    D

    证明:CO2有氧化性

    将点燃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3·武汉模拟) 无水FeCl3是芳香烃取代反应常用的催化剂,它具有易水解、易升华的性质。某同学用5.60g干燥铁粉制得13.00g无水FeCl3样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中FeCl3的产率为60% B . 装置C,H中的药品可以都为P2O5 C . 装置B用于干燥氯气,装置E和G用于收集产物 D . 可用K4[Fe(CN)6]溶液检验FeCl3产品中是否存在FeCl2
  • 15. (2023·福州模拟) 为探究物质的氧化性,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烧瓶中的反应为: B . 浸有溶液的棉花起吸收尾气的作用 C . 可用淀粉溶液替换 D . 试管下层出现紫红色,可证明氧化性:
  • 16. (2023·开封模拟) 图示为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装置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中可以用Na2CO3和稀盐酸来制备CO2 B . b装置中是饱和Na2CO3溶液,作用是除去a中产生的HCl C . c中只发生2Na2O2 +2CO2=2Na2CO3+O2 D . f中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O2
  • 17. (2023·湖南模拟) 理解实验原理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试剂选择存在错误的是

     

    A . 图1氨气的制备 B . 图2制备少量蒸馏水 C . 图3乙酸乙酯的制备 D . 图4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 18. (2023·温州模拟) 探究的性质,根据实验方案和现象,下列结论错误的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测定均为离子化合物的

    的熔点更高

    中离子键强于中离子键

    B

    常温下,测定溶液的

    发生了水解

    C

    溶液中滴加1滴酸性溶液

    紫色褪去,溶液澄清

    氧化为

    D

    溶液中加入

    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为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23·广州模拟)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食品脱氧剂样品(含还原铁粉)中加入硫酸后滴加酸性溶液

    紫红色褪去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含

    B

    溶液中滴入溶液,再滴加溶液

    加入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

    溶液加入铜片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D

    溶液中加入溶液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氧化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2023·邯郸模拟)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3O4中有Fe(II) B . 向Na2X溶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稀醋酸,无明显现象,证明酸性:H2X>CH3COOH C . 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盐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溶液的pH=7,该盐属于强酸强碱盐 D .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说明氧化性:Cl2>Br2>I2
  • 21. (2023·河南模拟) 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装置e 的作用是防倒吸 B . 根据图a的现象判断活塞K一定处于关闭状态 C . 实验结束时,先关闭活塞K,再熄灭酒精灯 D . b、c、f 中的试剂依次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 22. (2023·濮阳模拟)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部分夹持和尾气处理装置省略),相应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Ⅰ处试剂

    Ⅱ处用品

    Ⅱ处实验现象

    A

    NH4Cl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Ⅰ处产生白烟,Ⅱ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Cu2( OH)2CO3

    过氧化钠粉末

    Ⅰ处由绿色变黑色,Ⅱ处由淡黄色变白色

    C

    KClO3

    湿润的淀粉试纸

    Ⅰ处无明显现象,Ⅱ处淀粉试纸变蓝

    D

    氧化铁和碳粉的混合物

    氧化铜粉末

    Ⅰ处由黑色变银白色,Ⅱ处由黑色变红色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23·宝鸡模拟)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浓硫酸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是将a中的Y形管向右倾斜 B . 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或BaSO3 C . 装置d中出现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D . 装置e中可以盛放NaOH溶液,f的作用为防倒吸
  • 24. (2023·张家界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表述错误的是
    A .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有无色气泡生成 B .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然后重新变清澈 C . 向NH4Cl溶液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D . 在光照条件下,将盛有CH4和Cl2的试管倒扣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有油状液体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
  • 25. (2023·厦门模拟) 为探究“”碘离子氧化过程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1

    2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随着液体不断滴入,产生大量气体;溶液变黄并不断加深至棕黄色后又变浅

    随着液体不断滴入,溶液变黄,摇匀后又褪色,不断重复直至析出紫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实验1中溶液变浅是因为 B . 实验2中出现紫色沉淀是因为 C . 实验1中产生大量气体的原因是被氧化的过程大量放热 D . 实验2相较于实验1,可节约H2O2用量且有利于反应终点观察
二、多选题
  • 26. (2023·嘉兴模拟) 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为酸性氧化物且具有漂白性

    B

    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D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两种溶液的pH

    pH:

    结合能力: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2023·青岛模拟) 纯磷酸(易吸潮,沸点)可由的磷酸减压蒸馏除水、结晶得到。实验装置如图。该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高于时会脱水生成焦磷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毛细管通入可防止暴沸,并具有搅拌和加速水逸出的作用 B . 丙处应连接球形冷凝管 C . 磷酸易吸潮是因为它可与水形成氢键 D . 连接减压装置的目的是降低磷酸沸点
  • 28. (2023·泰安模拟)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向抽滤瓶溶液中通入足量a气体获得a的饱和溶液,再通入足量的b气体,抽滤瓶中最终一定得到沉淀。下列物质组合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A

    饱和食盐水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三、非选择题
  • 29. (2023·鞍山模拟) 四氯化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制造,也可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脱水剂等。已知锡单质在加热时可直接与氯气化合生成 , 某实验小组用如下装置对其进行合成。

    【相关药品性质】

    药品

    颜色、状态

    熔点(℃)

    沸点(℃)

    其他性质

    银白色固体

    231

    2260

    较活泼金属能与等气体发生反应

    无色液体

    114

    极易水解产生溶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将少量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A中装入固体,小试管D内装入片,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填“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开始反应;
    4. (4) 若无洗气瓶B,可能会导致的问题是;洗气瓶C中所盛放的药品是
    5. (5) 试验结束后,小试管E内收集到的液体呈淡黄色,其原因是
    6. (6) 碳与锡可形成多种氯化物,其沸点如下:

      氯化物

      沸点(℃)

      76

      623(分解)*

      114

      *注:加热至623℃,未沸腾直接分解

      解释表中氯化物沸点差异的原因

  • 30. (2024高三上·北京市开学考) 研究小组探究高铜酸钠(NaCuO2)的制备和性质。

    资料:高铜酸钠为棕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实验Ⅰ.向2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1mL1mol/LCuCl2溶液,迅速产生蓝绿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的浊液a,将其等分成2份。

    1. (1) 蓝绿色沉淀中含有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lO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2. (2) 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实验Ⅱ.将一份浊液a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H2SO4 , 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①另取少量固体b进行实验,证实了NaCuO2中钠元素的存在,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②进一步检验,棕黑色固体是NaCuO2。NaCuO2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探究实验条件对NaCuO2制备的影响。

      实验Ⅲ.向另一份浊液a中继续滴加1.5mL1mol/LCuCl2溶液,沉淀由棕黑色变为蓝绿色,溶液的pH约为5,有Cl2产生。

      ①对Cl2的来源,甲同学认为是NaCuO2和Cl-反应生成了Cl2 , 乙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提出了生成Cl2的其他原因:

      ②探究“继续滴加CuCl2溶液,NaCuO2能氧化Cl-”的原因。

      i.提出假设1:c(Cl-)增大,Cl-的还原性增强。实验证明假设成立。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NaCuO2固体于试管中,

      ii.提出假设2:,经证实该假设也成立。

    4. (4) 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Ⅳ.向1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0.5mL1mol/LCuSO4溶液,迅速生成蓝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浊液。浊液放置过程中,沉淀表面缓慢产生气泡并出现蓝色固体,该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NaCuO2放置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通过以上实验,对于NaCuO2化学性质的认识是
    6. (6) 根据上述实验,制备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NaCuO2 , 应选用的试剂是NaClO溶液、
  • 31. (2023高二下·博爱期末) 人们将酸强度超过100%H2SO4的一类酸叫做超酸,某实验小组用SbCl5制备超酸HSbF6 , 并探究其性质。制备SbCl5的实验装置如图(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已略去): 

    已知: I.制备HSbF6的相关反应为SbCl3+ Cl2SbCl5;SbCl5+ 6HF = HSbF6+ 5HCl

    II.毛细管连通大气,装置内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的空气,产生微小气泡以代替沸石。

    III.相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性质

    SbCl3

    73.4℃

    220.3℃

    极易水解

    SbCl5

    3.5℃

    79℃/2.9 kPa; 140℃、101 kPa开始分解

    极易水解

    1. (1) 仪器D的名称是 ,装置B 的作用是
    2. (2)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试剂X为,其作用是
    4. (4) D中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并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SbCl5粗品至装置E中。关闭活塞b、用真空泵抽气进行减压蒸馏(2.9 kPa)。E中毛细管产生微小气泡的作用是;用减压蒸馏的主要原因是
    5. (5) 实验小组在由SbCl5制备HSbF6时,没有选择玻璃仪器,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6. (6) 1966年,美国研究员J·Lukas无意中将蜡烛扔进HSbF6溶液中,发现蜡烛很快溶解,并放出H2。已知稳定性: , 写出等物质的量的异丁烷与HSbF6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 (2023·丰台模拟) 某小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已知:

    i.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绿色)、(无色)、(棕黑色)。

    ii.在中性、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产生棕黑色沉淀,溶液变为紫色。

    实验

    序号

    物质a

    实验现象

    4滴物质a

    6滴(约0.3mL)0.1溶液

    2mL0.01溶液

    I

    3溶液

    紫色溶液变浅至几乎无色

    II

    紫色褪去,产生棕黑色沉淀

    III

    6NaOH溶液

    溶液变绿,一段时间后绿色消失,产生棕黑色沉淀

    1. (1) 实验I~III的操作过程中,加入溶液和物质a时,应先加
    2. (2) 实验I中,的还原产物为
    3. (3) 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已知:可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用电极反应式表示实验III中溶液变绿时发生的氧化反应
    5. (5) 解释实验III中“一段时间后绿色消失,产生棕黑色沉淀”的原因
    6. (6) 若想观察溶液与溶液反应后溶液为持续稳定的绿色,设计实验方案
    7. (7) 改用0.1 溶液重复实验I,发现紫色溶液变浅并产生棕黑沉淀,写出产生棕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33. (2023·凉山模拟) 硫酸铜主要用作纺织品媒染剂、农业杀虫剂等,其晶体(CuSO4·xH2O)在不同温度下会逐步失去结晶水甚至分解。某小组对硫酸铜晶体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一]验证硫酸铜晶体的分解产物

      某小组同学对某温度下硫酸铜晶体的分解产物进行验证,设计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A中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最后变成黑色粉末;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溶液褪色;E中溶液变为红色。

      装有无水硫酸铜的仪器名称为,C、D两装置位置 (填“ 能”或“不能”)交换。

    2. (2) C中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为,E中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4. (4) [探究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

      实验步骤:①称取mg硫酸铜晶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再滴加几滴酸A酸化。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

      ③将洗涤后的沉淀充分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ag。

      步骤①酸A应该选择 ( 填“稀盐酸”或者“稀硫酸”),滴加酸A的目的是

    5. (5) 步骤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6. (6) 根据实验数据,硫酸铜晶体( CuSO4·xH2O)中x= (用含 m、a的代数式表示)。
  • 34. (2023·吴忠模拟) Cl2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Cl2作消毒剂时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ClO2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将逐渐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某小组探究“地康法制氯气”的原理并验证Cl2的性质,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装置中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当B装置中反应转移0.08mol电子时,则消耗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为
    3. (3) C装置的作用
    4. (4) 反应开始后,硫酸铜变蓝,则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ClO2的制备方法比较实用的有数十种,下列方法是常见方法之一。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当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的还原产物为mol。

      方法二:实验室常用氯酸钾(KClO3)、草酸(H2C2O4)和硫酸溶液共热制备。有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制备ClO2并用其处理含锰离子的工业废水。

      ①C装置的作用为

      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5. (2023·上饶模拟) 碘化亚铜(CuI)是重要的有机催化剂。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CuI,并设计实验探究其性质。已知:碘化亚铜(CuI)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与KI形成K[CuI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 (1) 仪器D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完毕后,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CuI的突出优点是

    3. (3) 某同学向装置C的烧杯中倾倒NaOH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溶液溅到皮肤上,处理的方法是:
    4. (4)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小组同学设计下表方案对CuI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KI溶液,白色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滤,向所得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将砖红色沉淀溶于稀硫酸,产生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①在实验I中“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的原理是

      ②根据实验II,CuI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6) 测定CuI样品纯度。取a g CuI样品与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酸化的双氧水,滴几滴淀粉溶液,用b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V mL(已知:滴定反应为I2+2=(无色)+2I-)。该样品纯度为(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如果其他操作均正确,仅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