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5...

更新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39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诗歌鉴赏
  • 1. (2022高一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山花子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鹧鸪天》描述桂花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 . 《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桂花的不凡风度,以人喻花。 C . 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 . 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显示了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2. (2) 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
  • 2.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②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③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④,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②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③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④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C .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 . 本词写景和抒情相融合,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婉约之作。
    2. (2) 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极尽伤春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三分春色一分愁”的?
  • 3.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

    【宋】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① 。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②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③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①玉芙蓉:喻美人。玉是美好,芙蓉是荷花。②楚梦:宋玉《高唐赋》里有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相会的事。后用来形容好梦不长。③画桥:此处借指女主人公居住的地方。凤城:指京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片写男主人公与情侣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 B .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写他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在回廊之中徘徊,在梦中依旧无法找到佳人。 C . “当时偏恨五更钟”一句,正当梦中两人情意缠绵之时,东方发白,晓钟鸣奏,这正是良宵苦短,愁夜恨长! D . 词的上片写梦中相会,化景物为情思,景中含情,语弥淡而情弥深,尤显功力。
    2. (2) 陈廷焯对《东山词》有“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之赞叹,请赏析本词下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体会其妙处。(注:《东山词》,贺铸的词集)
  • 4.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的事。

    1. (1)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 .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 . “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 .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一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2. (2) 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 5. (2022高一上·马鞍山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 .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 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国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 .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2. (2) 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试作分析。
  • 6. (2022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盟津②,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③,刻玺于北方④。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初期会盟津:相传周武王与八百诸侠在孟津会盟,兴师伐纣。③淮    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④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    玺。

    1. (1) 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全诗风格质朴,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歌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 B . 诗歌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如实写出来。刚开始时大军云集,后来却互相观望,   裹足不前,甚至为了争夺霸权而互相残杀。 C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两句运用场景描写,具体描写了战士因连年征战不解甲而长满虮虱的场景和无   辜的百姓因兵祸之害而大批死亡的景象。 D . 锺嵘评曹操的诗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情感沉郁悲怆的特点,这首《蒿里行》   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2. (2)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 7.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释】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 B . 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 C . 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 D . 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
    2. (2) 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8. (2022高一上·鹤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 题吴江

    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③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歌欸乃,过江去。

    【注释】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瀚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舻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B . 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 C . 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D . 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
    2. (2) 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 9. (2022高一上·鹤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暮书怀

    谢 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①。

      西园②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释】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 (1)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 . 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 . 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 . 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2. (2) 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 10. (2022高一上·贵港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落第长安·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归燕词辞工部侍郎·章孝标

    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两首都是叙写读书人考场失意的七言绝句,充分抒发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表现了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的辛酸苦楚。 B . 常诗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

      勇气“笑”字体现诗人面对失败的乐观洒脱。

      C . 章诗借物抒情,借归燕“无栖处”自喻落第后仕途渺茫、无处安顿的凄凉彷徨的心境。 D . “且向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
    2. (2) 两首诗都写到了举子落第,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基调不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1. (2022高一上·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 , 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 , 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峨:大山上的小山。②西凉簿:谢艾,西凉名将,儒生出身,曾任主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参加了黄茅冈举行的一次习射会猎,狩猎场面相当气派。 B . 诗人从狩猎全景中选取两个最为英武的场面,着重加以描写。 C . 归来时,苍翠的山峰烟雾缭绕,漫天的红叶暗示着猎物丰硕。

      D整首诗感情激昂,气势飞动,对仗工整,遣词用字尤见功力。

    2. (2) 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与本诗接近,词的下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几句,与本诗尾联互相阐发,请分析这几句和本诗尾联在手法和情感上的相似之处。
  • 12.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 ,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墟曲,乡村偏僻。

    1. (1)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述写归居田园的生活场景,罕、寡、掩、绝四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远离官场世俗烦扰后,内心宁静而又超然的感受。 B . 中间四句写诗人与邻里乡人过往交接,富有生活气息;“墟曲”“披草”,与前面“野外”“穷巷”照应得浑然天成,不落痕迹。 C . “我土日已广”句,同教材课文《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开荒南野际”遥相呼应,体现了组诗之间的紧密关联性。 D . 本诗选材的内容都是农家田园的生活,平淡舒缓,诗人常常担心严寒霜霰会伤害到自己的桑麻,说明他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了。
    2. (2) 金人元好问评论陶渊明诗歌时说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 13. (2022高一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任左补阙,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②郑袖,楚怀王宠妃。郑袖劝楚怀王不杀张仪,导致楚怀王客死秦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生动形象。 B . “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更有对楚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 C .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抒发作者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 D . 最后一联,作者洋溢着对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的自豪之情,看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
    2. (2) 结合全诗,赏析诗歌的颔联。
  • 14. (2022高一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55岁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进谏。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自然美景,忘却了忧愁。 B .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 . 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 . 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2. (2) 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 15. (2022高一上·锦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西北有高楼

    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

    清商④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①这句是说镂刻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疏,镂刻。绮,有文彩的丝织品。②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③杞梁妻:齐国大夫杞梁战死,其妻痛哭:“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④清商:乐曲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描绘出了一个精致、华丽、巍峨的建筑,可推知楼中之人并非庸常之辈。 B . 本诗善用虚写,如“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不是抒情主人公眼前所见到的实景,而是想象之景。 C . 本诗主要呈现出质朴温厚的风格,与曹操《短歌行》《观沧海》所呈现出的刚健朗畅的诗歌风格不同。 D . 本诗以歌者的口吻自诉,借高楼上凄切的清商之曲,将“知音稀”的伤情表现得悱恻缠绵、哀婉动人。
    2. (2) 全诗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6.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 B . 上阕紧扣题目中的“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 C . 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 D . 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作者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2. (2) 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 17. (2022高一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颖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颖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 “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C . 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D .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
    2. (2) 有评论认为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
  • 18. (2022高一上·礼泉月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 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①擘(bò):张,分开。②白羽:莆。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 B . 少年行(其一),第四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从侧面虚写了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但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 C . 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D . 少年行(其三),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2. (2) 同样是写少年形象,王维《少年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9. (2022高一上·平遥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诗: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乙诗: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chéng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zhù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老少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作,自然流畅,勾勒出插秧工作的繁忙情形。 B .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此句以田夫口吻说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让送饭人把饭放下,赶紧回去照看好家里的鸭和鹅。 C . 乙诗以花鸟发端,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山冈上面花草繁密茂盛,燕子飞东又飞西;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秧田里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D . 乙诗用简练笔触,刻画了农民夫妇的形象: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一起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的唱和很像《竹枝词》
    2. (2) 如果说甲诗的劳动者是“繁忙”的,那么乙诗的劳动者则是“轻松愉快”的。请你结合诗句对乙诗劳动者的“轻松愉快”进行简析。
  • 20. (2022高一上·广饶月考)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1. (1) 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B . “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 . 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D . 在诗歌中,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2) 《归园田居》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请简要分析。
  • 21. (2022高一上·广饶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矾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 , 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一隅,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 . “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了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和高昂士气。 C . “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 . 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时代伤感融入对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2. (2) 赤壁之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话题之一,不同的作者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主题不同,请简要分析。
  • 22. (2022高一上·辽源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置酒

    [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点明节令,有送目伤秋之愁,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心情之沉重,领起全诗。 B . 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C . 作者描绘秋晨时分的景象,雨过天晴,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 . 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2. (2) 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 23.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 诗歌鉴赏

    送李问政河北简兵

    张  说

    斗酒贻朋爱,踌蹰出御沟。

    依然四牡别,更想八龙游

    密亲仕燕冀 , 连年迩寇雠

    因君阅河朔,垂泪语幽州

    (注)①简兵:通过演习挑选军吏士卒。②牡、龙:皆指马。③燕冀:即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唐末,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后晋时河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④雠:即“仇”。⑤幽州:时为契丹都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不仅以“送”字点明诗的题材,还点出朋友身份以及朋友前去之地、所做之事。 B . 首联描绘送别场景,以“斗酒”相赠别,以“踌蹰”见心理,两相对照,感染力较强。 C . 颔联运用夸张手法,以朋友别时与归来时乘坐车驾的不同来凸显情感,构思很巧妙。 D . 尾联“因君阅河朔”一句既照应了诗题,同时也点明了诗人情感进一步延伸的原因。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4. (2022高一上·青阳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喜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田野、田亩。②甑(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 . 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 .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 . 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2. (2)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 25.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牛羊下来久”一句仅著一个“久”字,便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 B . “自”与“非”是颔联的关键字眼,隐含着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C . “何须”一句,幽默而又凄婉,表面上像是在自我安慰,实则饱含着辛酸苦痛。 D . 开篇以议论入诗,委婉传达情感,耐人寻味,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2. (2)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语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语序这样错置有何作用?
  • 26.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上汝州郡楼①

    李益(唐)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尚未平定,时年57岁的诗人曾于三十年前进士及第时登临过此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旬“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似边州”三字看似淡笔一描,实则寄慨无穷,贯穿全篇。 B . 首句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而“三十年前上此楼”则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寄寓了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怀。 C . 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诗人三十年间仕途不得志,又远走边塞,过了长时间的军旅生活,第三句诗人当时而对山川怆然泣下,百感丛集。 D . 最后一句,诗人的感触既无法在这首小诗中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最后以“不独为悲秋”来结束诗篇,流露出厌世之情。
    2. (2) 诗歌以“伤心不独为悲秋”结尾,具有什么特点?“不独为悲秋”,那么诗人还因何而“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7.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这组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其时安史之乱进入第六个年头。②糁(sǎn):米粒,这里意为散落。③雉:一种鸟,俗称“野鸡”。④凫:一种水鸟,俗称“野鸭”。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一改《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意境恬静优美,语言华丽工整,整首诗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B .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使全句活了起来。 C . 诗歌末句中的“傍”字写出了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使整个画面宁静、温馨。 D . 该诗虽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但诗中不见客愁,更多流露出作者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之情。
    2. (2) 诗人是如何描绘初夏美妙的自然景色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 28. (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 诗歌鉴赏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 , 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①张先,字子野,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四十岁中进士,曾在江南任吴江县令等小官,官阶品位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相似,遂有感于自身境遇写下这首词。②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③双槽,指双琵琶,槽是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④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

    1. (1) 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为环境描写,诗人先俯视再仰观,多角度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图。 B . “天青垂水”句,“垂”字将天空、水面连接起来,水天一色,炼字精当。 C . “汀洲”三句由自然景物转向人物描写,美人衣带修长,与落日斜晖相映。 D . “如解凌波”二句写美人登船、停泊洲边,为下阕摹写琵琶妙音做了铺垫。
    2.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如音在耳、如奏在前。本词下阕中划线的诗句是如何描写音乐的呢?请简要分析。
  • 29. (2022高一上·天水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 .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 .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 .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 (2)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30. (2022高一上·南平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
    2. (2)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 31.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 . 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C . 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南飞的大雁看成是带来家乡音讯的使者,显现出诗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 D . 结尾急切的询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把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直接强烈地表现出来。
    2. (2) 本诗前两句,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语言表达及意境、情感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赏析。
  • 32.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出居庸关

    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

    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

    榆林只隔数峰西。

    [注]①朱彝尊:清初浙江嘉兴人,一生热衷于探访名胜古迹。②子规:即杜鹃鸟,叫声凄凉。③榆林:著名古塞,距居庸关七百多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要出居庸关远游塞北,他伫立雄关之上,听到子规凄凉的啼鸣,不由得触动内心深处的一缕愁绪。 B . 次句写诗人在山泉边给马饮水时所见夕阳西下的情景,“低"字透露出视野受阻无法纵目远望的遗憾。 C . 第三句写塞外的雨雪之景,在重峦叠嶂之外,雨雪横扫天际,气势磅确,展现出塞外寥廓壮美的景象。 D .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放眼关外,从苍茫落8到千嶂雨雪,远及榆林古塞,虽句句写景,却是景中含情。
    2. (2) 这首诗前后感情有较大的变化,试分析第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33. (2022高一上·兴化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水伤稼(并序)

    【唐】许浑

    此郡虽自夏无雨,江边多穑,油然可观。秋八月,天清日朗,汉水泛滥,人实为灾。轸念疲羸,因赋四韵。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

    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

    【注】《汉水伤稼》所写的是某年秋八月诗人在郢州(汉水北岸)任刺史经历的一次严重水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联写出了汉水泛滥前“天清日朗”,一点迹象也没有,加之“自夏无雨”,故人们放松警惕,毫无思想准备。 B . 一夜之间,连天无际的洪水把郢州变成一片泽国,绿苗淹没殆尽,粮食转眼成空,损失惨重。 C . 诗歌颔联和颈联运用夸张手法,从直接描写的角度,准确写出了汉水之大、来势之猛。 D . 整首诗对仗工整,风格苍凉悲壮,诗人运用现实主义笔法十分逼真地描摹了一幅汉水伤稼图。
    2. (2) 尾联包含了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34. (2022高一上·株洲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隐士山居

    杜荀鹤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①, 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②似君家。

    [注]①三岛客: 传说东海的仙人居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上。②争得:怎 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闲居”点题, 交代了主人公隐士的身份;  “山门”则点明隐居之地。 B . 颔联以传说入诗,显示出主人公不问世事、与世隔绝、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 C . 喝酒、煎茶、觅句都是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内容, 表现出主人公的雅兴和意趣。 D . 全诗语言率真朴素, 平易质朴,给人亲切之感, 与诗中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2.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5. (2022高一上·嘉兴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貔虎:原指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

    1. (1)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由滚滚东流的江水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空间广阔,时间遥远,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 B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洒酒酬江月的宽慰旷达之情,此处化解了前文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愁绪。 C . 《满江红·赤壁怀古》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迭,现实与想象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 D . 两首词均为咏诗怀古词,均以历史陈迹“赤壁”为题材,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诗伤世等目的。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与《满江红·赤壁怀古》上片都写到周瑜和赤壁之战,但写法及效果不尽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 36. (2022高一上·南关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①此词是毛泽东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写作时间1921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江海翻波浪”以比喻、夸张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 B . 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 . 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 D . 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2. (2) 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37. (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注】

    白居易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注】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句写诗人几乎整日坐在松下,“尽日”表明诗人不理政事,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 B . 第三句中的“行立”“坐卧”分别照应第二句中的“池畔行”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 C . 第四句以寥寥数字表现了诗人淡薄无欲、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D . 诗人以“流年过”“白发生”写不知不觉中光阴如水般流逝,自己已华发暮年。
    2.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38. (2022高一上·梅州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 , 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 . 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C . 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D . “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2. (2) 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 39. (2022高一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 (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跳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悠闲愉悦。 B .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 .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 .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2. (2)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 40.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 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 . 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 . 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2. (2)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 41. (2022高一上·杭州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 . 《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 . 《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 . 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2. (2) 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