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①:CH4(g)+CO2(g)⇌2CO(g)+2H2(g)ΔH1=+247.4kJ·mol-1
反应②:CO2(g)+H2(g)⇌CO(g)+H2O(g)ΔH2=+41.2kJ·mol-1
反应③:CH4(g)+ O2(g)⇌CO(g)+2H2(g)ΔH3=-35.6kJ·mol-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H4、CO2各1.0mol及少量O2 , 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平衡时各产物产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名称 | 熔点/℃ | 沸点/℃ | 燃烧热 ∆H /kJ•mol-1 |
正戊烷 | -130 | 36 | –3506.1 |
异戊烷 | -159.4 | 27.8 | –3504.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CO2(g)+3H2(g)⇌CH3OH(g)+H2O(g) ∆H1=-49.5 kJ/mol
②CO(g)+2H2(g)⇌CH3OH(g) ∆H2=-90.4 kJ/mol
③CO2(g)+H2(g)⇌CO(g)+H2O(g) ∆H3
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勒夏特列原理 | 元素周期律 | 盖斯定律 | 阿伏加德罗定律 | |
实 验 方 案 | | | | |
结果 | 左球气体颜色加深 右球气体颜色变浅 | 烧瓶中冒气泡, 试管中出现浑浊 | 测得ΔH为ΔH1、ΔH2的和 | 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 |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kJ·mol−1。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20图−1)。
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20图−2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已知: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
。有利于提高
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 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
。
积碳反应 | 消碳反应 | ||
75 | 172 | ||
活化能/ | 催化剂X | 33 | 91 |
催化剂Y | 43 | 72 |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 (k为速率常数)。在
一定时,不同
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则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已知:①
②
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
②
③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 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时压强增大20%,则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
a.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能
b.增大的浓度
c.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
②C(s)+O2(g)=CO2(g) △H2=-393.5kJ•mol-1
③2NO(g)N2(g)+O2(g) △H3=-180.5kJ•mol-1
则CO还原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为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条即可)。
①该反应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k正(填“增大”或“减小”,下同),k正:k逆=。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N2的平衡产率
B.适当增大NO(g)的浓度,有利于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C.恒温、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
D.体系达平衡后,若压缩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但是逆反应速率变快
反应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容器体积/L | 4 | 3.5 | 3.2 | 3.0 | 2.9 | 2.8 | 2.8 |
则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为(M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请用含p的式子表示)。
物质 | CO2(g) | H2O(g) | CH3OH(g) |
| -393.5 | - 241. 8 | - 205. 0 |
①由表中数据推测,H2O(l)的 (填“>”“<”或“=”)-241.8kJ·mol-1。
②CO2(g)与H2(g)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 CO2(g) +3H2(g)CH3OH(g)+H2O(g) ΔH1<0
反应ii CO2(g) + H2(g)CO(g) +H2O(g) ΔH2>0
①一定条件下使CO2、H2混合气体通过反应器,测得220℃时反应器出口气体中全部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H3OH):n(CO2):n(CO)=1:7.20:0.11,则该温度下CO2转化率= × 100%(列出计算式即可)。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O2的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实验中反应均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温度高于260℃时,CO2平衡转化率变化的原因是。
③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H3OH的选择性[CH3OH的选择性=×100%]的影响如图所示。温度相同时CH3OH选择性的实验值略高于其平衡值,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④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CO2(g)和1. 0 mol H2(g),起始压强为pkPa,10min达平衡时生成0. 3 mol H2O(g) ,测得压强为pkPa。若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分压变化表示,则10min内生成CH3OH的反应速率v(CH3OH)为kPa·min -1;反应I的平衡常数Kp=(写出Kp的计算式)。
步骤 | 反应 | 活化能 | 正反应速率方程 | 逆反应速率方程 |
I |
| |||
II |
|
①则反应I与反应II的活化能:(填“>”“<”或“=”)。
反应的平衡常数
(用
、
、
、
表示)。
②在400k、初始压强为的恒温刚性容器中,按
通入NO和
,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平衡时NO转化率为90%,
转化率为40%。则
的平衡常数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
①5min内,温度从420K升高到580K,此时段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无氧条件下,NO生成的转化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已知:
反应1:
反应2:
则反应3:
①当水、甲醇比大于0.8时,CO选择性下降的原因是。
②当水、甲醇比一定时,温度升高,CO选择性有所上升,可能原因是。
①甲醇中混有少量的甲硫醇(),重整制氢时加入ZnO可有效避免铜基催化剂失活,其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②将失活的铜基催化剂分为两份,第一份直接在氢气下进行还原,第二份先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后再进行氢气还原。结果只有第二份催化剂活性恢复。说明催化剂失活的另外可能的原因是。
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推导M的结构简式并描述步骤2的反应机理。
①已知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关于上述过程Ⅰ、Ⅱ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过程Ⅱ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整个催化重整过程,消耗理论上生成2molCO
c.过程Ⅰ中,Ni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CaO为中间产物
③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甲烷和水蒸气各4mo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测得平衡时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为
℃、压强为
时,N点表示的体系状态
(填“>”、“=”或“<”);M点表示的体系状态
的平衡转化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研究表明CO的生成速率 , 某时刻测得
, 则
kPa,
。
②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1.6倍,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用各物质的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I.4H2(g)+CO2(g)⇌CH4(g)+2H2O(g) △H1平衡常数K1
II.H2(g)+CO2(g)⇌CO(g)+H2O(g) △H2平衡常数K2
①相关物质相对能量大小如图所示,则△H1=kJ·mol-1 , 升高温度,(填“增大”或“减小”)。
②起始物=3时,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240℃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x(CH4)与压强p的变化关系、5×105Pa时(CH4)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对应A、B两点的速率:vA(正)vB(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C点CH4与CO的分压相同,则p(H2O)=Pa,反应I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I=。
其中过程II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i.CaO(s)+CO2(g)⇌CaCO3(s)
ii.2Fe3O4(s)+8H2(g)⇌6Fe(s)+8H2O(g)
iii.Fe3O4(s)+4CO(g)⇌3Fe(s)+4CO2(g)
过程II平衡后通入He,反应iii的化学平衡将(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重新平衡时,n(CO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CO)(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反应1:C(s)+O2(g)CO2(g)+394kJ
反应2:2CO(g)+O2(g)2CO2(g)+566kJ
反应3:2C(s)+O2(g)2CO(g)+Q kJ
根据信息可知,反应3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一定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若反应2所受影响最大,则该密闭容器中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反应4:C(s)+H2O(g) CO(g)+H2(g)-131.4kJ,
反应5:CO(g)+H2O(g) CO2(g)+H2(g)+41.1kJ
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为0.1mol。0~5min内,v(H2)=;此时c(CO2) =
时,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表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
后随温度升高,
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为。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Δ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Δ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Δ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 AgCl | AgBr | AgI | Ag2S | Ag2CrO4 |
颜色 | 白色 | 浅黄色 | 黄色 | 黑色 | 红色 |
Ksp | 1.8×10-10 | 5.4×10-13 | 8.3×10-17 | 6.3×10-50 | 2.0×10-12 |
①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②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法进行滴定,滴定时,应加入的指示剂是。
A.KBr B.KI C.K2S D.K2CrO4
反应Ⅰ:CO(g)+3H2(g)CH4(g)+H2O(g) △H1=-206.4kJ•mol-1
反应Ⅱ:CO2(g)+4H2(g)CH4(g)+2H2O(g) △H2
反应Ⅲ:CO2(g)+H2(g)CO(g)+H2O(g) △H3=+41.2kJ•mol-1
物质 | CO(g) | H2(g) | CH4(g) | H2O(g) |
标准生成焓/(kJ•mol-1) | -110 | 0 | -74.6 | x |
则x=;△H2=kJ•mol-1。
①依据图像,可知T1℃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p3=。
②图中v正(A)(填“>”、“<”或“=”)v逆(B)。
②在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n(H2):n(CO2)=3:1投料,分别在压强为1MPa和5MPa的恒压下进行反应(两压强下均只发生反应Ⅱ和反应Ⅲ)。恒压条件下反应温度对平衡体积分数δ(x)[x为CO或CH4 , δ(x)=×100%]的影响如图3所示。
则在1MPa时,表示CH4和CO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依次是(填“a”、“b”、“c”或“d”,下同)和;在T℃、一定压强下,反应在M点达到化学平衡,平衡时CH4的分压p(CH4)=MPa,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p=。
i.2C3H6(g)+O2(g) = 2 (g) ΔH1 = - 2263.6kJ·mol-1
ii.H2(g)+ O2(g) = H2O(g) ΔH2 = -241.8 kJ·mol-1
则 ΔH= kJ·mol-1。
A.压强不再变化
B.密度不再变化
C.v正(丙烯): v正(环氧丙烷)=1:1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②为增大C3H6的平衡转化率,可选择的条件是 (填标号)。
A.低温高压 B.增大C3H6浓度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分离出产物
C3H6(g) + H2(g) + O2(g) = CH3CH2CHO(g) + H2O(g)
C3H6(g) + O2(g) = CH2=CHCHO(g) + H2O(g)
为探究TS-1的粒径对Au/TS-1催化活性的影响,恒温200℃、恒压p kPa条件下,C3H6与H2、O2各20.0 mmol通入反应装置中,t min后部分组分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粒径大小/nm | 240 | 450 | 810 | 1130 | |
物质的量 | PO | 1.80 | 1.45 | 1.09 | 0.672 |
/mmol | 所有C3副产物 | 0.20 | 0.32 | 0.05 | 0.092 |
当粒径为240 nm, t min时反应恰好达到平衡状态,则C3H6的总转化率为,若H2的总转化率为α,则环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 kPa-1。随着TS-1粒径的增大, PO生成的速率逐渐 (填 “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①X代表(填“温度”或“压强”),(填“>”、“”或“=”)
。
②M点时,和
的浓度相等。则M点对应的反应2的平衡常数
。
①随着H2体积分数增加, NO中N被还原的价态逐渐降低。当H2的体积分数在0.5×10-3 ~ 0.75×10-3时,NO的转化率基本为100%,而N2和NH3的体积分数仍呈增加趋势,其可能原因是。
②已知:Ⅰ.4NH3(g) +5O2(g)= 4NO(g) +6H2O(g) ΔH = -1025 kJ ·mol-1
Ⅱ.2H2(g) +O2(g)= 2H2O(g) ΔH = -484 kJ ·mol-1
图中N2减少的原因是N2与H2反应生成NH3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曲线X是(填“甲”或“乙”)容器。
②a点在曲线X上,则a点是平衡点(填“可能”或“不可能”)。
③曲线Y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0%,从开始到平衡点Z时用分压表示的H2消耗速率是kPa·min-1。400℃时,“脱硝”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kPa -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Kp为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 × 物质的量分数)。
光催化脱除原理和电化学反应原理类似,P1-g-C3N4光催化的P1和g-C3N4两端类似于两极,g –C3N4极发生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①以上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填字母)。
②平衡常数大于时可认为反应完全,则
时,反应完全进行的有(填字母)。
①图中表示的曲线为。(填“
”或“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编号)。
A.当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温度升高,反应的增大,
减小
C.达到平衡时分离出部分 , 反应c的平衡常数增大
D.加入稀有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增加
③下达到平衡时
和
均反应完全,
、
和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20、0.32、0.12,则平衡时
的物质的量为
, 反应c的平衡常数K=。
反应Ⅰ:
;
反应Ⅱ:
;
反应Ⅲ:
。
则反应Ⅰ的 , 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反应1:
反应2:
起始按投料,测得
的平衡转化率(
)和
的选择性(
)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
[已知]
①(填“>”或“<”);
②温度高于350 ℃后,压强和
下,
的平衡转化率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③250 ℃、压强下,用各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反应2的平衡常数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当原料组成为n(CO2): n(H2)=1: 3通入某密闭容器,合成CH3OH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包含以下反应:
反应①: CO2(g)+3H2(g) CH3OH(g)+H2O(g) ΔH1
反应②: CO2(g)+H2(g) CO(g)+H2O(g) ΔH=+41.2kJ/mol
已知反应②的v 正=k正c(CO2)·c(H2), v逆=k逆c(H2O) ·c(CO)(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有关)若平衡后升高温度,则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反应体系在恒容容器中发生,下列情况下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c(CO2): c(H2): c(CO): c(H2O)=1: 1: 1: 1
D.单位时间内,断开C=O键的数目和断开H-O键的数目相同
①ΔH10(填“<”或“>”),判断的依据是。
②T1K时,若反应从开始到达到a点所用时间为5 min, 则v(CH3OH)= MPa·min-1 , 反应②的Kp= (Kp指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进行计算的平衡常数,A的平衡分压=p总×A的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制取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3H6(g)+3H2O(g) 3CH3OH(g) ΔH2
反应II: C2H4(g)+2H2O(g) 2CH3OH(g) ΔH3
反应III: 3C2H4(g) 2C3H6(g) ΔH4
反应I、III的vantHoff实验数据如图所示(vantHoff经验公式RInK=-+C,
为标准焓变,K为平衡常数,R和C为常数)。根据图判断:
ΔH3=(用含ΔH2和ΔH4的计算式表示),反应III的 kJ ·mol-1。
①该反应中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②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
③若对体系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填“移动”或“不移动”)。
①电极1的电势(填“高于”或“低于”)电极2的电势。
②该光催化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①常温常压下,H2和CH4的燃烧热(ΔH)分别为- 285.5kJ ·mol-1和-890.0 kJ ·mol-1;
②H2O(l)=H2O(g) ΔH2=+44.0 kJ ·mol-1。
ΔH1= kJ ·mol-1。
①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压强为p1时,随着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解释温度高于600℃之后,随着温度升高CO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
恒压条件下,按c(CO2):c(H2O)=1:2投料,进行氧再生反应,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关系如图。
350℃时,A点的平衡常数K= (填计算结果)。 为提高CO2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为。
I.CO还原NO2的反应原理如下:
已知:①NO2(g)+CO(g)CO2(g)+NO(g) ΔH1= -234kJ·mol-1
②N2(g)+O2(g)2NO(g) ΔH2= +179.5 kJ·mol-1
③2NO(g)+O2(g)2NO2(g) ΔH3=-112.3 kJ·mol-1
NO2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II.用H2还原NO的反应为2H2(g) + 2NO(g)N2(g) + 2H2O(g) ΔH =-752 kJ·mol-1。为研究H2和NO的起始投料比对N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向三个体积均为a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H2和NO发生反应,实验结果如图:
①反应温度T1、T2、T3从高到低的关系为;
②T1温度下,充入H2、NO分别为3mol、3mol, 容器内的压强为w Pa,反应进行到10min时达平衡,0~ 10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写出计算表达式,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为Kp , 某气体分压=总压 ×某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III.以铂为电极,饱和食盐水作电解液,对含有NO的烟气进行脱氮的原理如图所示,NO被阳极产生的氧化性物质氧化为 , 尾气经NaOH溶液吸收后排入空气。NO被阳极产生的氧化性气体氧化的原理为(用电极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方法一:H2还原CO2制取CH4.其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反应I:CO2(g)+4H2(g)CH4(g)+2H2O(g) ΔH1=−164.7 kJ∙mol−1
反应II: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III:2CO(g)+2H2(g)CO2(g)+CH4(g) ΔH3=−247.1 kJ∙mol−1
①结合上述反应,解释图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②一定条件下,经tmin平衡后,n(CO)=0.15mol,n(CO2)=0.25mol,甲烷的选择性(×100%)=;
③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甲烷的选择性,应当。
方法二:H2还原CO2制取CH3OH。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
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反应能垒为eV,为避免产生副产物,工艺生产的温度应适当(填“升高”或“降低”)。
Ⅰ. ,
Ⅱ. ,
①反应的
。
②不同条件下,按照一定投料比投料通入和
,
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压强、
、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实际生产中,压强为
时,选择温度为400℃,采用此温度的原因可能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的平衡转化率
C.该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高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a(用含字母p的代数式表示,
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平衡分压
总压
体积分数)。
①溶液中向电极移动(填“Pt”或“Cu”)。
②Pt电极上的产物为(填化学式)。
③Cu电极上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1:C3H8(g) C3H6(g)+H2(g)ΔH1;
反应2:C3H8(g) C2H4(g) +CH4(g)ΔH2=+81.3kJmol-1;
反应3:C3H6(g)+H2(g) C2H4(g)+CH4(g) ΔH3= -43.0kJ·mol-1。
根据图和以上数据可知,若温度升高,副反应要比主反应更容易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主反应的焓变ΔH1=。
①图中表示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a”“b”或“c”)。
②反应2CO2(g) +6H2(g) C2H4(g) +4H2O(g) ΔH(填“>”或“<”),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比在恒温密闭容器中 (填“大”“小”或“相同”)。
③440℃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
①结合图示,在1100℃下y点时v正v逆(填“>”“<”或“=”)。
②若在1 100 ℃下x点时已达到平衡状态,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p , 则x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反应I:C2H5OH(g)+H2O(g)2CO(g)+4H2(g),ΔH1=+255.7kJ·mol-1
反应II:CO(g)+H2O(g)CO2(g)+H2(g),ΔH2=-41.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示CO2的选择性的是曲线(填“a”或“b”);温度升高,CO2的选择性变化的原因是。
②300℃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500℃时,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 , 其中
为标准压强(100kPa),P(C2H5OH)、P(H2O)、P(H2)和P(CO)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则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
I.与
重整的工艺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①图中a和c分别代表产生和。由图中信息判断后产生
的主要反应并说明理由。
②平衡时,
与
的转化率分别为95%和90%,体系内余
,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写出计算式)。
③密闭恒容条件下,反应②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每消耗的同时消耗
B.的分压不再发生变化
C.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变化
D.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比值不再发生变化
电池工作时,向电极移动。
已知CO2(g)+H2(g)CO(g)+H2O(g) ΔH=+41.3kJ·mol-1
CO(g)+2H2(g)=CH3OH(g) ΔH=-90.8kJ·mol-1
则该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ΔH=。
①用CO2来表示5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CO2)=。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曲线由I变化为II,则改变的条件是。
③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p=Pa-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已知:①
②
该制备反应的。升高温度,该制备甲醇反应的
的平衡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a、b、c各曲线所表示的投料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②N点在b曲线上,时的压强平衡常数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③条件下,某容器测得某时刻
,
,
, 此时
(保留两位小数)。